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正经历着从成长期向成熟期的过渡,产业布局、规模增速、市场格局、商业模式、盈利能力、技术赋能以及资本运作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已经历萌芽期和初创期,当下,市场和技术实力为发展驱动力,单一业务精深能力、综合服务整合能力及品牌建设能力是关键成功要素。
因“服务于人”的特殊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与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链重合;产业链为“招-管-退”人力资源管理全流程,分灵活用工、薪酬及人事服务、招聘服务、其他服务四类细分领域。
截至2022年末,行业规模达2.5万亿元,“十三五”以来复合增速达13%。政府与个人的“稳就业”需求与企业高效经营需求相呼应,共同激发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蓬勃发展。但细分赛道差别明显,从规模来看,灵活用工遥遥领先;从增速来看,依旧是灵活用工增势最为强劲,其次是在线招聘和中高端猎头,人事代理增长缓慢。
截至2022年末,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机构数量达6.3万家,但CR3和CR5均不足3%。细分赛道形势各异,灵活用工和人事代理细分市场集中度较低,但在线招聘领域市场集中度极高,行业前四位市占率合计达96%。
从服务对象和产业链一体化程度来看,可将行业内企业分成服务对象聚焦型、产业链环节聚焦型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型三大类型。
一般而言,灵活用工毛利率较低,中高端猎头、在线招聘、人事代理、人才测评等业务毛利率较高,其他业务毛利率处于中等水平。从A股上市或拟上市公司的业务收入结构和毛利率水平对比来看,业务外包等灵活用工相关业务收入占比较高,但灵活用工相关业务毛利率最低,人事代理相关业务毛利率最高,中高端猎头相关业务毛利率处于中间水平。
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是指通过新兴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服务信息、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过程以及服务结果进行数字化。从建设目标来看,人力资源服务商既可为客户提供数字化产品或服务,也可助力自身业务转型升级;从部署模式来看,人力资源服务数字化部署在应用层、平台层及数据层;从商业模式来看,数字化产品或服务分为一体化、单模块和单功能三类。
目前,我国有8家人服行业上市公司。不同于美股、港股线上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的估值逻辑,A股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规模大小决定市值表现,属于业绩驱动型,规模与利润同等重要。而根据2022年末全球人力资源服务上市公司市值排名情况,我国没有人力资源服务上市公司进入榜单前十,多数市值排名靠后。据统计,2022年全球市值排行TOP100的人力资源服务上市公司涉及的主营业务类型,集中分布在灵活用工和招聘类领域。
总的来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与全球领先企业相比仍有提升空间。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的进一步成熟,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