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基本盘,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国家工业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制造业的繁荣背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当老一辈企业家逐渐退居幕后,他们的子女,制造业“厂二代”们,能否顺利接班,继续推动制造业的发展?这场新旧思维的碰撞,正在中国制造业企业中每天上演。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7.4%,但利润率持续下滑。父辈引以为傲的“三驾马车”——低成本、大规模、快周转,在数字时代遭遇严峻挑战。产业升级没那么容易,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新生代“厂二代”们需要拥有全新的战略思维,而父辈们往往难以割舍过去的成功经验,这种路径依赖成为了传承的一大障碍。随着老一辈企业家的逐渐退出,他们积累的行业经验、管理智慧以及人脉资源面临着断层的风险。而“厂二代”们虽然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往往所学专业和经历背景与制造业相距甚远,在工厂的实际操作经验、行业深度理解、细节管理上往往缺乏经验。如何有效传承这些知识,成为制造业传承中的一大难题。 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老员工数字化技能缺失与新生代管理经验不足形成“能力真空带”,中层管理者青黄不接。许多家族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不足,导致人才短缺、团队整体素质不高。“厂二代”们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训体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中国的民营制造业往往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家族治理与现代企业管理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时有发生。“厂二代”们需要在尊重家族传统的同时,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实现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过程中的平衡与协调,考验着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大部分“厂二代”拥有海外学习经历,其现代化理念与父辈经验主义形成剧烈冲突。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导致两代人在决策、市场定位、产品研发等方面经常出现分歧。父辈可能更倾向于保守和稳健,而“厂二代”则更强调创新和冒险。如何跨越这道鸿沟,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是制造业传承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传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很多传承失败案例源于交接节奏失控:要么“垂帘听政”,要么“断崖式放权”,导致接班人无法承担起企业的发展重任。
制造业传承的现状:大部分“厂二代”明确拒绝接班,剩下的多数处于摇摆状态,只有一小部分愿意接棒。制造业“7×24待命制”与Z世代“工作生活平衡”诉求,产生极大的落差。面对繁重的家族事业,许多“厂二代”在接班问题上表现出犹豫和挣扎。他们渴望追求个人兴趣和事业,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被家族企业的重担束缚。如何激发“厂二代”的接班热情,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家族企业的价值和使命,成为制造业传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制造业的代际传承不是简单的权力交接,而是一场涉及战略重构、组织进化、技术迭代与价值观重塑的系统工程。
和君家业传承研究中心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辅助厂二代接班:
要解决制造业传承中的困局,首先需要实现认知的对齐。对于新老两代企业家而言,认知对齐意味着要打破代际间的认知鸿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家业传承顾问是两代人的“沟通翻译器”,既要引导二代回归家族企业,承接家业,也要融合老一辈企业家的经验和智慧,汲取“厂二代”们的创新思维和战略眼光,同时结合现代市场环境和科技发展趋势,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在双方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共同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父辈们资源驱动的“陆地思维”与二代们创新驱动的“海洋思维”是核心矛盾冲突。企业可以引入外部实战专家及咨询顾问,以行业经验及标杆案例,用先进经验及数据破除经验主义认知壁垒。在专业方面引导辅助二代主导成立独立创新单元,聚焦智能生产、柔性供应链、新品牌或者新业务研发等方向,以小切口开始实验,同时建立创新容错机制,既控制风险又打开转型窗口。逐步开启战略纵深布局:保留父辈基本盘,同时开辟“新大陆”,打造一代支持,二代实践的“价值试验田”。
在家族企业中,通常会面临家族控制权与职业化管理的冲突、父辈的“军事化管理”与二代的“敏捷组织”诉求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人才梯队的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家族成员,而应面向全体员工,吸纳并培养具有潜力的年轻干部。这要求企业建立一套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机制,确保每一位员工都有机会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晋升。
在建立了人才梯队后,企业还需要注重员工的持续培训和发展。通过定期举办培训课程、组织内部交流会以及提供外部学习机会等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还能为企业培养出一批忠诚度高、能力强的干部队伍。
此外,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晋升通道,让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中未来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设立绩效奖金、股权激励等激励措施,让员工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和红利。这将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新生代“厂二代”们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需求。构建“制造+”知识图谱,是新生代领导力升级的重要一环。
这一知识图谱应涵盖制造业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通过深入学习这些领域的知识,新生代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企业战略。
此外,“厂二代”还需要注重跨领域知识的学习和整合。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跨界合作和创新。因此,新生代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学习其他行业或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以实现跨领域的融合和创新。这将有助于他们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模式。
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交接棒,而是传统制造业的一场重生仪式,需要“厂二代”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智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制造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如何把代际差异变为创新势能,在这场没有退路的转型中,唯有完成“制造思维”到“产业生态思维”的升维,才能最终实现“老树新枝”的生态化转型,中国制造最澎湃的动能,正蕴藏在两代人的张力之中。
和君家业传承研究中心已服务陪跑多位“厂二代”接班,欢迎与我们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