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万亿白酒市场的控价暗战:谁在“偷走”品牌利润?
来源: | 作者:李振江 和君咨询酒水事业部总经理;申晓平 和君咨询酒水事业部高级咨询师 | 发布时间: 2025-04-25 | 12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中,价格管控一直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难题。一个稳定、合理的价格体系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终端乱价、跨区窜货、价格倒挂等价格乱象却如同一颗顽固的毒瘤,频繁侵蚀着企业的利润空间,破坏着市场的正常秩序,严重损害品牌的溢价能力。一瓶飞天茅台的价格波动足以撼动整个行业格局,一次区域窜货事件可能引发连锁性市场崩盘。

四大原因解构乱价根源

利益是解构乱价现象背后底层逻辑的一条线,是竞争市场中参与各方,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结果。总结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渠道模式不同不同的渠道模式犹如形态各异的轨道,承载着产品流通的列车。这往往会导致价格差异,这是乱价现象的重要根源之一。企业通常会采用多种渠道进行产品销售,如经销商渠道、电商平台、直供渠道等。有的渠道层级繁多,层层加价,有的则直接对接终端,减少中间环节。

这些渠道在成本结构、运营模式和目标客户群体上存在的显著差异,导致了产品在不同渠道的成本结构不同,进而引发价格差异。例如,一些新兴的电商平台,直接与厂家合作,省去了中间的经销商环节,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往往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而传统的经销商渠道不仅需要承担较高的运营成本,包括仓储、物流、销售人员费用等,而且产品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了多个渠道环节的流转,每个环节都要赚取一定的利润,这使得产品在市场的表现价格相对较高。

这种渠道模式的不同,使得产品在不同渠道中的价格难以统一,为乱价现象埋下了隐患。此外,不同渠道之间的竞争也加剧了价格的混乱。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一些渠道商可能会不惜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从而引发价格战,进一步扰乱市场秩序,这种价格混乱,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品牌质疑,影响品牌的忠诚度。

二是政策力度不平企业为了激励渠道商的积极性,往往会制定一系列的销售政策。如返点、促销、广告支持等。然而,市场就像一片广袤的土地,不同区域的市场成熟度犹如土壤的肥沃程度各不相同。

针对不同成熟度的市场,企业往往会制定不同的政策力度。如果政策力度的差异过大,就会导致不同区域市场间和不同渠道间的力度不均衡。例如,在成熟市场,产品动销相对较快,消费者自点率高,不需要投入较高的渠道费用用于推广,所以在返利设置和促销费用上投入较低。

而在新开发市场或成长性市场,为了提高渠道开发进度,企业可能会给予更高的返点和更多的促销支持。这种政策力度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产品在不同区域的价差,进而引发产品跨区域流动,形成窜货。

三是利润预期不一在商业活动中,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利润预期。渠道商和厂家之间的利润预期往往存在差异。厂家希望通过合理的利润空间来维持价格体系的稳定,而渠道商则可能期望更高的利润来弥补运营成本和风险。这种利润预期的不一致性,使得渠道商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可能为了追求短期的高利润,采取低价倾销的策略,以快速回笼资金。

此外,渠道商之间的竞争也会影响利润预期。一些渠道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可能会不惜降低利润,甚至采取低价倾销的手段,这种行为不仅会破坏市场的价格体系,也会影响其他渠道商的利益,导致市场的混乱,从而损害企业利益。

四是市场监管不严市场监管就像交通警察,维护着市场的秩序。如果市场监管不严,就会导致部分渠道商违规行为的发生。市场监管的不严格是导致乱价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其一,厂家对经销商窜货没有明确态度,其市场监管部门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使得一些渠道商敢于冒险乱价,以致窜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其二,企业自身对渠道的管理也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和惩罚机制。一些渠道商可能会利用这些漏洞,进行窜货、低价抛售等违规行为,从而获取不正当利益。其三,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也给厂家监管带来了困难。尽管头部酒企已建立数字化溯源系统,但调查显示仍有23%的窜货产品使用“区域专供码涂改”“箱体信息剥离”等反侦察手段进行窜货,监管技术滞后与处罚力度疲软,致使30%的乱价行为最终“查无实据。 

价格失控三重毁灭性危机

  • 危机一:跨区窜货引发价格体系蚁穴溃堤

跨区窜货一直是白酒行业价格管控的一大顽疾,犹如蚁穴一般,虽小却有坑能引发大堤溃决。当跨区窜货行为大面积发生时,渠道迫于竞争压力,会不断压低报价,致使消费成交价逐步走低。这一变化会直接蚕食渠道的利润空间,使原本合理的利润分配体系被打破。

随着价格持续下滑,一旦出现价格穿底、价格倒挂的情况,就会摧毁渠道信心,产品在市场竞争力就会急剧下降,动销变慢,从而导致库存积压,形成库存堰塞湖。以2024年某酱酒品牌为例,其渠道库存周期突破警戒线,大量的库存积压使得企业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源来解决库存问题,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渠道动力也在这种情况下减弱直至消失,整个销售链条陷入恶性循环。

  • 危机二:渠道生态恶化引发品牌信任崩塌

在价格失控的影响下,渠道生态极易恶化,进而引发品牌信任的崩塌。当消费者询价时,终端为了争夺客源,往往会陷入竞价销售的困境,因害怕顾客流失而不敢正常报价。与此同时,渠道存货不断贬值,利润持续下滑,于是为了回笼资金,只能选择低价抛货。这种行为一旦引发连锁反应,整个渠道将陷入降价的漩涡。据中酒协数据显示,库存超3个月的白酒产品,乱价概率提升4.7倍。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厂家在价格管控方面毫无措施和动作,渠道商对厂家的信任就会逐渐丧失。厂家靠以往的释放政策压货方式也会失效,渠道商不再愿意大量囤货,转而采取随卖随进的策略。此外,当厂家的压货量超出渠道的消化能力时,经销商仓库爆满,为了变现,他们不得已选择窜货。因为完不成任务就拿不到月返、季返和年返,这会进一步加剧了渠道生态的恶化。

  • 危机三:价值认知坍塌引发消费选择转向

价格混乱,首先会削弱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让消费者怀疑产品定价的合理性,直接改变其的购买决定,甚至产品负面口碑传播;其次,增加消费者决策成本,消费者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比价,难以判断“合理价格区间”,导致决策疲劳,部分消费者可能因无法确定最优选择而延迟购买,甚至放弃购买;其三,降低消费体验。消费者可能在购买后发现价格短期内大幅降价,产生“被割韭菜”的心理,引发退货、投诉或负面评价,损害消费体验和品牌忠诚度;最后,价格混乱,会引发终端搜寻低价货源,打穿价格体系,致使产品利润透明化,严重压缩渠道商的利润空间,打击他们运作市场的积极性,可能会对企业的政策和产品失去信心,甚至转向其他品牌,从而削弱品牌在市场的竞争力。

对于企业而言,渠道商的这种转向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渠道商作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市场渗透和品牌建设。一旦渠道商对企业失去信心,企业的市场份额将难以维持,品牌形象也会受到损害,造成消费价值认知坍塌。消费者在面对众多品牌选择时,也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价格稳定、渠道信任度高的品牌,从而消费选择发生转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价格战中,没有真正的赢家:渠道商在利润透支中失去未来,消费者在价格迷雾里丧失信任,而企业精心构建的品牌护城河也终将在无序竞争中逐渐崩塌。那么,企业应当如何建立控价防线,在价格乱象中突出重围?后续文章中将为您详细解读酒水企业的控价破局的六重防线,敬请期待。

*本文首发于云酒头条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