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区域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已然切换为依托高级生产要素,开启了内涵式增长之路。
回溯全球经济范式演进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驱动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重心也不同。在农业经济阶段,主要的生产要素为土地和劳动力;在工业经济阶段,驱动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为能源和资本;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生产要素开始转换成数据和科技。
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经济地理格局正在被两张网络所重塑:线下高铁网络重塑中国城市经济地理格局、线上互联网全面颠覆生产生活方式。
在两张网络的双重效应影响下,中国的产城发展正从高速度发展阶段(制造业规模扩张成世界工厂、城市规模扩张进入城市社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内涵式增长、城市强调辐射聚合能力)转换。
在中国发展模式转换中,我们也能窥见推动不同发展阶段的驱动要素的转换:在产城高速度发展阶段,是依靠土地、交通、环境、劳动力资源等初级生产要素在推动产城发展。而在产城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是依托科学教育、技能培训、高新技术和建设特殊基础设施(新基建)等高级竞争要素来驱动产城发展。
这也正是中央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将“数据”首次纳入生产要素范畴后,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资源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所体现的政策导向——引导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