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超半数70岁以上老年人需要“陪聊”,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哪?
来源: | 作者:吴冰 和君咨询康养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3-10-17 | 1095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友邦人寿发布《守护银发族·金融适老大调研报告》中发现,超过31%的70岁以上消费者,显著重视“退休生活的精神需求满足”;超过51%的70岁以上消费者急切的在适老过程中需要“有人陪我聊聊”。

这不禁令人联系到此前短视频博主“秀才”和“一笑倾城”的迅速走红。根据统计,两人的粉丝中大部分是50岁以上、位于四五线城市的老年人。从银发族调研与两位网红爆火的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老年人在精神需求上被忽视的一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社交圈往往会缩小,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失落和抑郁。根据北京市西城区统计局、西城区经济社会调查队最新发布的《2022西城区健康养老白皮书》显示,11.2%的老龄群体认为,“对外界失去好奇心”标志着老年的到来,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孤独感”。《2022年国民抑郁蓝皮书》显示,超过33%的老年人认为“无用感”和“孤独感”是银发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社交关系对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老年人使用网络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社交。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披露,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其中,50岁及以上的互联网用户占30.8%,60岁及以上的用户占14.3%。而艾媒咨询年发布的《2021年中老年群体触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35.3%中老年群体每天上网时长为4到6小时,15.7%在6小时以上。

与年轻群体以兴趣形成的各种文化圈层一样,老年人在互联网上也自发聚集形成了社交圈层。例如抖音、快手等平台上涌现了一批分享广场舞技巧的“老年博主”,小红书上出现了记录老年生活的“大龄博主”。而随着老年“触网”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美篇、糖豆、红松等定位于老年社交的APP也应运而生。

不可否认,网络确实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但涉及老年人的互联网内容也存在不少乱象,很多银发族网龄较短,缺乏筛选和辨识有效信息的能力,极易被“套路”。如何利用互联网,满足老年人的生存需求、社交需求以及情感需求,是我们在当下信息时代需要着重思考并付诸行动的。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构建完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社区相协调的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所以,养老服务相关机构应探索更多元化的适老场景,结合老年人的身心需求,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老年人社交需求,为老年人带来幸福晚年。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