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构建国企核心竞争力——从二十大报告看国企改革新趋势
来源: | 作者:张建房 和君咨询合伙人、国有制造企业组织活力研究中心主任 | 发布时间: 2022-10-31 | 2545 次浏览 | 分享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其中,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两段重要的描述:一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从1978年开始已经进行了44年,接近半个世纪,有人讲“变是永恒的,不变才是不对的”,这句话没有完全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本质,也没有完全理解放权让利、产权改革、事改企、三项制度改革、双百行动、科改、混改等一些列国企改革的本质。

国企改革的本质是什么呢?

就是加强党的领导,激发员工、企业活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打造具有国内竞争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升中华民族在在世界民族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多次提到了“活力”,同时出人意料地把“弘扬企业家精神”放在国资国企改革内容中,意味不一般。

为什么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呢?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力量,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认为:“企业家是能把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并敢于承担一切相关风险和责任的人”企业家精神就是不怕挑战、不怕困难的拓荒精神、开拓精神,企业家承担了普通人难以承受的工作压力、强度与风险,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为社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理应得到市场和社会的回报。

如何激发企业家精神,进而激发高管活力、中干活力和员工活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打造具有国内竞争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呢?

首先要满足企业家的精神追求,激发企业家探索产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动力。其次要基于商业、竞争以及人性的逻辑构建企业的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奠定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三要基于企业家精神和管理哲学逐步构建企业的战略、组织(打开组织成长空间)、人力资源(能上能下、能增能减、能进能出)、制度流程、信息化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激励企业家、管理团队和员工,提高员工活力,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世界性企业。

图一:企业活力、发展研究的哲学基础

图二:企业活力与竞争力提升模型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篇章开启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新篇章,开启了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员工活力、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新篇章!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