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产城原创】新冠疫情影响下的深度城市化走向系列观察03
来源: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 | 作者:和君集团业务合伙人 翟战平 | 发布时间: 2020-06-30 | 2079 次浏览 | 分享到:

产业篇:疫情促进产业回归基本面,开启全新内涵式增长之路

【产城洞见】新冠疫情,可以看作是一种很特殊的“极端”环境,它可以把很多平常状态下浮在表面的、易变的、扰乱人视线的东西都拂去,而产业发展中底层的、不易改变的、在更大程度上规定着产业演化方向的东西,会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浮出水面。本文着重于疫情对深度城市化阶段产业深层次结构影响的分析,探讨疫情影响下的深度城市化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厘清产业结构演化的根本动力,探索以产业路由器(制造业供应链网络+产业创新生态)为核心,开启全新的产业内涵式增长之路,为各地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NO.1

新冠疫情促使产城发展阶段变迁,

推动产业加速由“奔跑阶段”向“攀登阶段”转换

抛开新冠疫情的短期冲击效应,站在产城视角来看,产业与城市双高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盘”,而从产业与城市发展大的演变趋势看,在线下高铁网络重塑中国城市经济地理格局以及线上互联网全面颠覆生产生活方式的双重网络效应推动下,当前中国的产城发展正处于从高速度发展阶段(制造业规模扩张成世界工厂、城市规模扩张进入城市社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内涵式增长、城市强调辐射聚合能力)转换的关键时期。

从城市化的角度看,中国城市化正在从“扩空间”的初级城市化向“聚产业”的深度城市化迈进。城市形态从以中心城市为核、把“郊区”变成“城区”的阶段向以城市群为依托、把“城市”变成“都市”的阶段转换。由此带来城市功能、城市价值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等方面不可逆转的深刻变迁。

就产业发展方面而言,原来在对外开放背景下,大规模、多层次承接国际产业阶段转移的产业规模化扩张模式,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转变的条件下,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开始向注重产业发展基本面、注重产业生态建设、注重内涵式增长的阶段推进。如果说,过去的增长是在基础薄弱、基数很低背景下一马平川的“奔跑”阶段的话,未来的增长,就是在传统红利下降、创新红利有待挖掘背景下勇攀高峰的“攀登”阶段。(如下图)

此次的新冠疫情,可以看作是一种“极端”情景下的全面演练。让那些浮在表面的、易变的、扰乱人视线的东西都拂去,将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底层的、不易改变的、更底层的挑战浮现了出来。未来中国的产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攀登阶段的根本攀登能力。

NO.2

产业攀登阶段的关键所在:

产业路由器(供应链网络+创新生态)建设

如果我们从全球产业发展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看,中国的经济成长基于西方新一轮创新经济的拉动,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全球中低端制造业向中国大规模的转移。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成长带来了全球经贸结构的深刻变迁——从沃勒斯坦所说的“中心-外围”结构变为一种“双循环”结构,中国的制造业成为一个中介性的“枢纽”,衔接起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产业及高端服务业及不发达国家的原材料产业。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一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产业发展的话,同样能看到两个清晰的阶段:第一阶段,国际产业大规模迁入中国的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靠成规模的工业园区和超大规模的低成本劳动力所形成的超高速度城市化,加上中国计划经济形成的全门类的工业体系,为全球中低端制造业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基础设施和超低的综合成本,从而大规模、多层次、全类别的吸引了全球的中低端制造业聚集。在这一阶段,产业发展模式还是按照制造业微笑曲线展开的“产业链分工模式”。各地促进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模式,主要是利用土地、税收等政策杠杆,多快好省的招商引资,是以产业规模化扩张为主要目标指引的。

伴随着新一轮信息经济和创新产业浪潮的发展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国际产业转移也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球市场因为中国高效的世界工厂的供给能力影响很快进入到“基本商品产能过剩、高端服务产品有效不足”阶段,全球制造业开始进入到以创意引领、高度注重品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由此带动中国产业发展开始进入真正的产业竞争力塑造的阶段,即:产业攀登阶段。

在产业攀登阶段,决定产业发展成败优劣的核心已经不在是规模,而是产业创新能力。此阶段产业发展模式已经走向创新生态驱动模式。根据我的观察以及近年来的项目实践,我认为此阶段的产业核心竞争力(产业创新能力)主要由两方面质量来决定的——硬制造方面,是能够整合各类制造业环节及中小型企业的供应链网络的质量;软件方面,是能够贯穿“创客-设计-生产-服务-用户”的创新生态的质量。硬制造的供应链网络+软服务的创新生态合起来就是我多次提到的“产业路由器”,向上连接创新能力为主导的“产业创新大脑”,向下贯通产业制造环节与产业园区。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暴露了我国现阶段产业发展中的种种弊病——规模主导、大进大出、产业管理水平相对低下等。不难预见,产业攀登阶段的产业发展模式将会是各地产业高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模式。

NO.3

区域发展产业模式转换:

从“加法”到“乘法”,

“创新生态”&“供应链网络”双轮驱动

在产业攀登阶段,区域发展产业的模式无疑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之前依靠土地、财政等优惠措施以及全民招商引资的规模主导方式,其效果将会越来越差。由此,区域产业发展模式开始由“加法”到“乘法”转变。

所谓产业发展的“乘法”。就是回归到产业发展的基本面,立足区域存量产业,全面梳理区域存量支柱产业在产业供应链中的位置,全面分析存量支柱产业在产业创新生态方面的优势与欠缺点。在此基础上来量身定制能够融合人、产、城多方面服务的产业功能区,按照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一个城市社区的理念,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为产业攀登创造良好的成长土壤和升级载体。最终通过产业功能区建设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双升级,让区域获得高质量发展以及有机可持续的成长。

NO.4

启示:每个区域及其产业都有必要重新定位,

用高质量的产业战略规划开启区域内涵式增长之路

此次新冠疫情只是一个催化剂、加速了产业进化过程,放大了产业巨变的影响,迫使“埋头拉车”的企业“抬头看路”,开始思考。后疫情时期,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各地政府和各类产业企业恰恰应该重新梳理战略、认清关键趋势、转变发展策略,以适应产业巨变和升级。

首先,在发展理念上,需要树立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主抓产业枢纽(产业路由器),贯通产城条块,协同政府与市场的理念,转变产业发展主要靠招商的被动局面。

其次,在发展策略略上,要从之前的“规模主导、招商引资”为核心的发展策略,转变到“质量为先、培根固本”为核心的新发展策略。以高质量的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核心抓手,塑造内容生态,促进城市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在发展举措上,以高质量的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核心抓手,从人才、资本、生态、服务等角度形成一系列有利于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机可持续成长的治本之策。

好东西就是要多分享,如果觉得不错,

请关注公众号并分享朋友圈哦

官方小助理

获取更多干货、答疑及加入官方微信群,欢迎添加产城发展事业部官方助理微信号:hjccfz

微信号 : 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

往期回顾:

新冠疫情影响下的深度城市化走向系列观察01
新冠疫情影响下的深度城市化走向系列观察02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