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中小企业的AI战略落地“三步走”
来源: | 作者:蔡晓华 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 | 发布时间: 2025-07-03 | 1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AI技术已经成为企业提升效率、创新产品和服务、优化客户体验的要手段。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成功实施AI战略的企业,其生产力提高了40%以上。对于资源相对有限、业务流程多样且可能不够规范的中小企业而言,AI战略不能照搬大型企业的模式必须更加务实、聚焦,并且能够快速见到成效,从而建立信心,形成AI正向循环中小企业AI发展的核心在于以业务痛点为导向,以小步快跑为策略,以持续价值创造为目标步走”

第一步:明晰方向与夯实基础 • 认知与准备

是战略的起点,核心是让企业上下对AI有正确的认知,并摸清自身的“家底”和最迫切的需求。

01

AI认知普及与文化建设

行动:组织全员(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进行基础AI知识培训。内容应侧重于AI是什么、AI能做什么、AI在同行业或类似场景中的应用案例,以及AI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可以利用在线课程、外部专家讲座或内部经验分享。
思考:消除员工对AI的神秘感和潜在担忧(如担心被替代),激发他们利用AI工具提升效率的兴趣。要让大家认识到AI是“让人把时间花在更值钱的事上”,而不是“替代人”。
目标:建立全员对AI的基本认知,形成拥抱AI的文化氛围,为后续的推广奠定思想基础。

02

业务流程梳理与高价值痛点识别

行动:深入分析企业现有的核心业务流程,识别那些重复性高、耗时耗力、容易出错、依赖人工经验或决策效率低下的环节。可以采用“3W法”让员工梳理工作中的“耗时坑”:What(每天最耗时的事?)、Why(为什么耗时?)、How(AI怎么帮?)。
思考:哪些痛点是“真需求”,而不是“伪痛点”?优先选择那些解决后能带来显著效率提升或成本降低的场景。例如,客服流程中的重复问答、营销文案的生成、简单申请的自动化审核、基于经验的库存预测等。
目标:明确AI可以赋能的具体业务场景,形成一份潜在AI应用场景清单,并根据价值和可行性进行初步排序。

03

数据基础评估与治理规划

行动:评估企业现有数据的来源、类型、数量、质量、存储和管理情况。识别数据孤岛问题,评估数据是否充足且质量高到足以支撑AI应用。
思考:AI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质量。如果数据基础薄弱,需要先进行数据采集、清洗、标注和结构化工作。这可能需要引入数据治理工具或建立数据中台(尽管对于中小企业可能是简化版)。
目标:了解企业的数据现状,制定数据采集、清洗和管理计划,为后续AI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04

技术与人才能力评估

行动:评估企业现有的IT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器、计算资源)是否能支持AI应用。评估内部是否有具备AI相关技能的人才,或者是否有意愿和潜力培养相关人才。
思考:中小企业往往缺乏专业的AI技术团队。初期可以考虑利用成熟的AI平台、SaaS服务或与外部供应商合作,降低技术门槛和成本。同时,要规划内部员工的技能提升,特别是让业务人员学会如何使用AI工具(如提示词工程)。
目标:明确企业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差距,制定合理的资源获取(购买、租赁、合作)和人才培养计划。
评估企业的AI技术能力和资源例)
图片

第二步:小步快跑与价值验证 • 试点与验证

第二步战略的落地,核心是选择一个切入点,快速实施AI应用,并验证其效果。

01

选择“小而美”的试点项目

行动:从第一阶段识别的潜在场景中,选择1-2个“低风险、高回报”、数据基础相对较好、易于衡量效果的场景作为试点。优先选择那些能让员工“尝到甜头”、快速看到效率提升的场景(如30分钟见效)。
思考:试点项目的成功是建立信心的关键。不要选择过于复杂或影响核心业务的场景。例如,自动化生成简单的营销文案、智能回复常见客户问题、自动化处理某个特定类型的表单等。
目标:通过小范围的实践,快速验证AI技术的可行性和价值,积累经验。

02

选择并快速部署合适的AI解决方案

行动:根据试点项目的具体需求,选择性价比高、易于集成和使用的AI工具或服务。对于中小企业,可以优先考虑AI办公套件、SaaS化的智能客服系统、内容生成平台等成熟产品。如果需要更定制化的能力,可以考虑基于开源模型进行微调或与专业的AI供应商合作。
思考:避免“明星项目陷阱”,不要投入巨资做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选择方案时要考虑成本控制,可以从免费工具尝鲜开始,逐步过渡到系统化部署。
目标:快速找到并部署能够解决试点场景问题的AI工具或服务。
不同的AI技术和工具的评估和选择例)
图片

03

将AI“嵌进”现有业务流程

行动:将选定的AI工具或服务无缝集成到员工日常的工作流程中,而不是让员工额外增加操作步骤。例如,将AI文案生成工具集成到内容发布平台,将智能客服机器人嵌入到客户沟通渠道。
思考:避免“让员工多干活”的陷阱。AI应该是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要让工具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工具。
目标:让AI成为员工工作中的自然延伸,降低使用阻力。

04

效果验证与数据收集

行动:设定明确的衡量指标(KPI),如效率提升比例、成本降低金额、错误率下降幅度、客户满意度变化等。在试点期间持续收集数据,与AI应用前的基线数据进行对比。
思考:用数据说话,量化AI带来的价值。这有助于向管理层和员工证明AI的有效性,为后续的推广提供依据。
目标:验证AI在试点场景中的实际效果,量化其带来的价值。

05

收集反馈与经验总结

沟通,收集他们的使用体验、遇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总结试点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思考:这些反馈是优化AI应用和推广策略的宝贵财富。了解员工的真实感受,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培训和推广。
目标:提炼试点经验,为后续的规模化推广和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第三步:规模推广与持续迭代 • 评估与迭代

第三步战略的深化,核心是将试点成功的经验复制推广,并根据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持续优化AI应用。

01

基于试点经验进行规模推广

行动:将试点成功的AI应用推广到更广泛的业务范围、其他部门或分支机构。可以先在部分积极性高的团队进行推广,逐步扩大范围。
思考:推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利用试点成功的案例进行内部宣传,树立标杆。
目标:让更多的员工和业务环节享受到AI带来的价值,扩大AI的应用覆盖面。

02

持续的数据积累与模型优化

行动:在AI应用过程中,建立持续的数据收集机制,积累高质量的业务数据。如果使用的是可训练的模型,定期利用新数据对模型进行微调和优化,提高其准确性和鲁棒性。
思考:AI模型的性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持续的“喂养”和“打磨”。建立反馈闭环,将用户行为和错误样本回流到模型训练中。
目标:不断提升AI应用的智能化水平和效果,使其更好地适应业务变化。

03

探索更多的AI应用场景

行动:基于已有的AI应用经验和对业务的深入理解,结合第一阶段的场景清单,逐步探索和尝试在更多业务环节引入AI。例如,利用AI进行市场趋势预测、优化供应链管理、辅助产品设计等。
思考:哪些场景是AI可以带来更大突破性价值的?哪些场景需要更复杂的技术或更多的数据?根据优先级和可行性逐步推进。
目标:逐步拓展AI在企业内部的应用范围,挖掘更多的潜在价值,实现从点到面的智能化。

04

建设内部AI能力或深化外部合作

行动:随着AI应用的深入和复杂度的增加,企业需要评估是组建内部AI技术团队(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工程师等)更具优势,还是与更专业的AI服务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更经济高效。
思考:如果企业希望构建核心的AI竞争力,自建团队是必要的。如果需求相对通用或希望快速应用新技术,与外部合作可能更灵活。可以考虑混合模式,内部负责业务理解和应用落地,外部提供技术平台和算法支持。
目标:构建持续支持企业AI发展的能力基础,无论是内部能力还是外部资源整合能力。

05

持续关注AI技术发展趋势

行动:保持对AI技术最新发展动态的敏感性,了解新的算法、工具、平台和应用模式(如生成式AI、边缘计算、AI与IoT融合等)。
思考:新技术可能会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或者全新的应用机会。例如,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内容生成的门槛,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工具。
目标:让企业的AI发展始终保持在行业前沿,及时抓住新的机遇。

Tips:关键成功要素与避坑指南

在整个AI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关键要素需要特别关注,同时也要警惕一些常见的陷阱:
高层支持与业务驱动:AI战略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并紧密结合业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避免“科技主导陷阱”,技术团队不能自嗨,要服务于业务。
数据基础与质量:高质量的数据是AI成功的基石。重视数据治理,避免“数据富有陷阱”,不是数据多就好,关键是数据质量和可用性。
人才培养与引进:建立具备AI技能的团队或与外部合作。重视对现有员工的培训,让他们学会使用AI工具,避免“人才断层”。
持续学习与迭代:AI发展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接受“先上线后迭代”的理念,避免“完美应用陷阱”。
合作伙伴选择:选择可靠、专业的AI供应商或服务商。可以考虑提供免费POC验证的服务商,降低风险。
成本控制:中小企业对成本敏感,要选择性价比高的方案,可以从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通用工具开始,逐步增加投入
风险管理与合关注数据隐私、模型偏见、安全漏洞等风险,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特别是涉及敏感数据时,要重视合性。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AI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当下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工具。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为核心,采取“小步快跑、试点先行、持续迭代”的策略。从认知普及到基础夯实,从试点验证到规模推广,每一步都要走得扎实的话,按本文的观点就能“三步成诗”,当然有外部专业团队保驾会走的更加稳健
笔者有句口头禅:AI大时代,AII in AI 我们进入AI用好AI,剩下的,交给人来创造更高的价值。
图片




和君咨询团队与外部AI专家可以为企业AI转型升级提供的专业咨询项目,覆盖“战略—技术—运营—风控—培训服务体系主要可归纳为以下类核心项目
1、企业AI战略规划和辅助落地实施等服务; 
2、企业定制基于AI大模型技术的业务系统
3、企业推动AI与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的深度协同运营优化与组织变革
4、为企业提供AI系统化的风险管理,规避潜在的数据、技术、法律陷阱风控管理
5AIGC技术的企业内部培训,包括AIGC工具应用、数据治理、AI 智能体开发、企业AI大模型训练等技术等。
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蔡晓华,擅长AI战略与企业文化,著有新书《企业AIGC进化论》,欢迎交流合作。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