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天的地产行业来说,归根到底,会面临三个基础问题:
1、新的商业地产如何快速实现租售。
2、旧有的商业地产如何实现重构与升级。
3、住宅地产新盘如何解决快速销售。
有一条解决路径已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就是“先养水土再种树”。具体来说,就是把招商分为三个阶段:
-
首先,引入“源生业态”,其能带来优质的首批种子用户:这些种子用户在购买力、驻留时间、到店频率及与其他的业态的用户重合度等方面非常优质。
-
第二步,基于“源生业态”产生的种子用户,招商直接关联的“伴生业态”。
-
第三步,基于前面两阶段产生的用户资源/能力,再进行其他业态的招商。
显然,这里面的基础关键点在于第一步,源生业态的引入。通常,我们把这部分版块叫做“先导区”,能否建立稳固的先导区,决定了整体工作的成败。实践证明,教育行业(尤其是面向1~12岁儿童的教育项目)是非常理想的源生业态。因为其具备几个很有价值的特点:
-
(优质)教育项目的用户(儿童家长)大多是比较具备购买力的新中产阶层,也是现代大多商业项目的主要客群。
-
在孩子的上课时间,家长通常会在附近等候,产生了一段硬性的场内驻留时间,带来消费机会。
-
孩子在报课的时候,每门课的学习周期通常在3~12月,每周会上课1~2次。而且大部分孩子会报不止一门科目。这就带来了固定、持续的到店频次。
所以,一个教育综合体,就是一个绝佳的先导区。
下面我们举三个例子,看具体如何落地:
案例1 新商业项目的租售
项目背景:
哈尔滨市哈西,2012年竣工,典型的街边商业综合体,2万平,25个商铺。2任代理招商均未成功。下图为招商前照片:
解决路径:
首先导入幼儿园、早教、儿童素质教育等教育项目作为先导区(源生业态)。以此租约为“诱饵”,招商面向“妈妈群体”的美容、生活服务等项目。最后,再基于前两个阶段的基础,招商剩余的其他业态。
最后的成果是:2015年4月1日启动招商,5月1日至8月1日历时3个月招满。 至2016年6月投资市场自然启动销售,售价2.8万/平米以上。2017年5月1日售罄。租售任务,顺利完成。下图为招商后照片:
其经营特色之一,在于作为一个教育综合体整体,做了很多基础的市场及营销类工作。如进入社区及学校,建立统一的市场渠道;作为亲子基地,承接各种亲子活动等。目前经营情况已经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改善,满租率非常高且租金水平也较以前有了大幅提升。是一个传统老旧商业项目成功升级的典型案例。
案例2 旧有商业项目的租售
项目背景:
上海市成熟商圈陆家嘴八佰伴商圈,项目正对面100米就立着第一八佰伴、华润时代、新梅联合三个大型成熟购物中心,半径2公里内还有多个成熟商业项目,竞争非常激烈。项目商业部分:1~8层,共4万平米。自2005年10年间更换了三次定位和运营团队,前两次均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三次,项目以教育作为先导业态,转型为大型教育综合体,成功转型,招商和运营情况都非常理想。
项目的名称是“1088广场”,在笔者的上篇文章《野蛮生长:快速奔跑中的教育综合体》中也有所介绍。其业态组成是:源生业态(先导区)以儿童教育为主,占比50%;伴生业态以面向妈妈群体的美容,医美等为主,占比20%;餐饮业态占比20%,其他业态占比10%。
他的独特之处是,自建非常强的营销团队。通过大型亲子活动、家庭教育、社区活动等形式,组建了基于周边服务半径内粘性很强的家长社群,在招商工作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案例3 住宅地产新盘如何解决快速销售难题
项目背景:
15年竣工,位于长沙市区南城边缘(当时位置很偏)。项目定位中产人群,品质本身不错,开盘后销售情况非常不理想。
解决路径:
开发商直接撤销售楼处,零租金引入社区素质教育综合体品牌:创梦者。在6个月的时间内,助力房产销售200+套。下图是原售楼处变更的社区教育综合体:
其独到之处是,除了设定各种有温度的“营销点”有力导流外,更通过常态化的运营体系,有效吸引当地潜在购房人群(新中产阶层),产生持续的到店体验场景及情感链接,建立了有效的潜在用户社群。最终以此成为了房产销售的有效助力。下图是其运营体系:
所以无论新旧商业地产还是住宅地产的租/售,教育综合体都可以作为先导区为后续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教育综合体的业态应该如何配置?是否只要是教育项目就可以简单地引入?各项目又如何形成有效协同?其入驻的合作方式应该如何设计?敬请留意此系列的后续文章。
上期回顾:【产城原创】地产视角下的教育综合体系列1期 野蛮生长:快速奔跑中的教育综合体
下期预告:【业态配置:综合体到底综合些什么】 敬请期待~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
联系我们:【hjccf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