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产城原创】数字经济浪潮下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探析
来源: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 | 作者:和君集团业务合伙人 翟战平 | 发布时间: 2020-06-30 | 1710 次浏览 | 分享到:

互联网诞生半个世纪以来,由互联网技术革命触发数字经济发展浪潮,进而推动社会向数字新大陆的“新移民”,“技术-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协调的新时代正在到来。在此大背景下,区域发展所倚赖的“产业”及“城市”两大关键核心,其发展模式都迎来了全新的变革,区域发展模式真正进入新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文试图探讨通过产业生态与城市生态协同与耦合,推动“全球创新链--完善产业链--跨界合作链--复合生态链”的四链整合,来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的可行性。

NO.1 互联网诞生50年-“技术-经济-社会”的连锁反应,引发区域发展背景大变迁

2019年,互联网诞生50年,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时刻。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近40亿人,即:全球一半人口,已经成为了登陆数字新大陆的“新移民”。在这一具有标志性的时间节点,在一路狂飙、众声喧哗的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发展大潮中,重新思考一下:那个被言说了大半个世纪的“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新经济”等,究竟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对我们的生活、产业、城市以及社会形成了哪些影响?

回溯科学技术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轮大的技术革命,都会历经约20-30年的新技术群落的“安装期”,以及20-30年的新技术之社会经济潜力迸发的“发展期”,也即“技术-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协调一致的“黄金年代”。可以说,当今,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新技术的“安装期”向“发展期”转换的关键时期:互联网经济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推进,人类社会从物质社会向数字社会大迁移已经进程过半,由互联网技术到数字经济再到信息社会的逐步深入,正在引发区域发展背景的大变迁。

NO.2 数字经济模式打破产业发展界限与城市发展方式,产城融合已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逻辑

粗略分析一下互联网技术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技术带来了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改变;二是有一个新的网络空间,作为经济活动的基地;三是优化经济活动和促进经济增长。在这三大影响下,数字经济模式会打破传统产业发展边界,并改变城市发展方式,从而促进区域发展模式的全新转换。

一方面,数字经济会大大促进社会分工尤其是知识分工的规模化发展,从而打破传统的产业发展边界,将服务经济变成高效率产业和可贸易产业。服务作为知识被封装成软件、APP等的形态,是消费互联网阶段“基于知识的产业分工”的重要形态之一。在服务市场上,就出现了规模化的“基于知识的产业分工现象”。在此背景下,服务环节向社会打开,使得产业发展不再局限于产业本身或者产业链之间的整合,更加依赖由城市生态所提供的服务生态的支持。

基于知识的分工体系持续发育、成长、扩散

另一方面,新一轮的技术革命进入到城市这个巨大的实践场所,经过不同的解读、应用和概念延伸,形成了智慧城市这一被广为接受的综合发展理念。智慧城市的兴起,得益于ICT技术革命带来的网络联通、数据爆炸、计算机与云端处理能力的提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感知、联系、应对内外变化的模式发生了改变,使得城市的运转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也为新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挥舞台,让消费需求洞察、应用研发、产业应用能够在此展现。也就是说,城市发展模式的变化,也为新产业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应用载体。

可以看出,一方面,产业端,尤其是互联网激活的新型产业形态,需要城市生态和城市载体的强大支持;另一方面,城市端,尤其是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强大的产业内容作为支撑,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应用平台。产业端和城市端从未有过如此亲密的接触和互相需要。我们认为,产城融合必将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核心逻辑。

NO.3 四链整合,产业生态与城市生态耦合,或许是区域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制胜关键

在最近的项目咨询实践中,越来越觉得产城融合并不是产业与城市的简单叠加,而是要从整体生态的角度出发,打通产业端和城市端的发展瓶颈,真正按照产城一体、生态耦合的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城协同,让区域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轨道。具体来讲,就是高质量发展路径要通过推动“跨界合作链--全球创新链--完善产业链--产城政策链“的四链整合,实现从“产城人”到“人城产”的转换,积极探索产业与城市协同耦合的新方式。

第一, 搭建跨界合作链,构建高质量朋友圈。从当前新经济的发展环境来看,新经济是网络化发展、全球化布局,这就意味着产业生态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化布局的。因此,对区域发展来讲,首先是要搭建跨界合作链,才能将本地发展融入到全球发展中,才能让区域高质量发展获得入席的“门票”。

第二, 融入全球创新链,加入高水平创新网络。在当前创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才、资金、技术以及信息等产业发展高质量要素都是在全球流动,这就要求一个区域要想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就要加入到高水平的创新网络中,将自身作为一个全球节点,发挥网络协同效应,才能推动更多关键要素和资源向本地流动。

第三, 完善产业价值链,建设高标准的产业平台。在产业价值链方面,以“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理念,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城市要素特质,就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建立为整个产业服务的高标准产业公共平台,撬动产业高价值环节更长时间的留在本地。

第四, 打通产城政策链,设立产城融发展基金。在政策保障层面,需要打通产业政策和城市开发政策,通过设立产城融一体的区域发展基金,变原来的产业引导基金为综合性区域发展基金。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文章来源: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hjccfzyj】

联系我们:微信【hjccfz】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