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从“卷营销”到“拼科研”,宠物食品行业迎来价值回归
来源: | 作者:信心、刘小雨、丁婷婷、陈建国  和君咨询医药医疗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5-11-08 | 13 次浏览 | 分享到:

日前,第三届中国宠物产业创新大会在赣州举行。会上,宠物食品质量检测与功效评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研究中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饲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与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联合共建,旨在以坚实的科学力量,重塑宠物食品品质标杆,为行业筑牢安全基石。

近年来,中国宠物产业蓬勃发展,然而光环之下,隐忧并存。营养成分虚标、添加剂过量、原料来源不明等问题,已成为困扰千万养宠家庭、威胁宠物健康的痛点。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产品同质、信任危机、标准缺失与同行内卷等核心难题。

我国宠物食品市场现状

中国宠物食品市场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现已进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盘整与升级”阶段。


市场规模跃居全球前列,但增速放缓进入调整期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乃至最具增长潜力的宠物食品市场,经过多年的高速狂奔,市场增速正逐步放缓,从“野蛮生长”的增量竞争阶段,过渡到“精耕细作”的存量竞争阶段。这意味着,企业无法再仅仅依靠市场红利轻松获客,而必须通过提升产品力、品牌力和运营效率来争夺现有用户,行业洗牌和整合的速度将随之加快。


“信任赤字”成为制约国产品牌发展的核心瓶颈

过去几年间,个别企业爆出的质量安全事件、营养成分虚标、虚假宣传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国产阵营的整体信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特别是养宠知识丰富、消费能力高的“资深宠主”,对国产宠物食品仍抱有不信任感。这种“信任赤字”导致高端市场长期被国际品牌把持,国产品牌往往被迫陷入中低端市场的价格战,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创新多流于表面

走进任何一家宠物商店或浏览线上平台,琳琅满目的品牌和产品背后,是高度同质的配方和概念。“无谷”、“高肉”、“美毛”等卖点几乎成为标配,但真正具备核心技术壁垒和颠覆性配方的产品凤毛麟角。许多所谓的“创新”停留在包装设计、营销话术和口味微调上,缺乏扎实的科研数据和临床试验支撑。这种“内卷式”竞争不仅消耗了企业的利润,也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和疲劳,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供应链体系逐步完善,但源头品控与标准建设仍有短板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之一,这为宠物食品生产提供了强大的基础。然而,在上游的原材料供应环节,仍存在品控不稳定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例如,肉粉、油脂等核心原料的质量波动较大,溯源体系不完善,为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埋下隐患。同时,行业在原料验收、生产过程、成品检验等环节缺乏统一、细化的强制性标准,导致不同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齐的产品共同流向市场。


消费群体代际更迭,Z世代成为决策主力带来新变量


中国的养宠主力军正从80后、90后向95后、00后的Z世代转移。这一代消费者是互联网原住民,信息获取能力强,乐于分享和“种草”,但同时也更理性、更挑剔。他们既容易被新颖的营销方式和颜值高的产品所吸引,也高度重视成分表和科学原理。他们信任KOL(关键意见领袖)和真实用户评价,但对传统广告持怀疑态度。他们的崛起,既为国产品牌通过新媒体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机会,也对其产品本身的“硬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宠物食品市场发展趋势


在现状的基础上,中国宠物食品市场正朝着更成熟、更规范、更细分的方向演进,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品质安全回归核心,科学背书与透明溯源成为品牌基石

消费者日益理性,仅仅依靠情感营销和流量轰炸将难以奏效。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将回归到产品的安全与功效。能够提供第三方权威检测报告、公开原料溯源信息、展示详实的临床试验数据、并获得兽医等专业人士推荐的产品,将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赖。透明工厂、开放供应链将成为品牌营销的最高级形式。


细分赛道持续裂变,猫经济、小众宠物与特定功能需求崛起

市场的细分程度将远超现在。首先,“猫经济”的增速和潜力将继续超越犬市场,催生更多专注于猫咪独特生理需求(如高蛋白、低碳水、泌尿道健康)的产品和服务。其次,鸟类、兔子、仓鼠、爬宠等小众宠物的食品市场将开始起步,填补市场空白。最后,在功能性领域,将出现更精细的划分,例如针对不同体型犬只的关节护理、针对不同品种猫的遗传病预防、以及针对宠物行为问题(如分离焦虑)的食品解决方案。


产业链纵向整合与跨界融合成为头部玩家战略选择


实力雄厚的头部企业将加速向上游原材料基地、研发实验室,向下游宠物医院、零售渠道、服务平台的纵向整合。同时,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如与人类健康食品公司合作开发新原料,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智能投喂器和健康监测系统,与影视IP联名推出限定产品,甚至与旅游、酒店业合作打造“宠物友好”生态。竞争的维度将从单一的产品竞争,升级为整个产业链和生态系统的竞争。


数字化转型从营销端深入至研发与供应链端


数字化不再仅仅是用于电商销售和社交媒体营销。大数据和AI将被更深入地应用于分析消费者搜索行为和产品评论,以预测下一个爆款口味或功能需求;应用于优化库存管理和物流路径,以实现更高效的柔性供应链;甚至应用于模拟新配方的营养价值和宠物适口性,以降低研发试错成本。数字化转型将贯穿企业运营的全链路,成为提升效率和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


本土文化自信觉醒,国潮品牌与中式营养哲学初现端倪

随着国家实力增强和文化自信的提升,“国潮”风也将席卷宠物食品行业。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包装,使用中草药典籍中有记载的保健食材,并基于“食疗同源”中式营养哲学来设计配方的本土高端品牌。这些品牌将不再盲目追随西方的产品和标准,而是致力于挖掘东方智慧的独特价值,打造出具有中国文化辨识度的宠物食品,满足新一代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需求。

研究中心成立对国内宠物食品市场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在此时代背景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的国家级机构与顶尖研究院联合成立研究中心,其意义远不止于一个科研平台的诞生,它更像一剂针对行业痛点的“强心针”和“导航仪”,其影响将是深远且结构性的。


构建行业信任基石,重塑国产宠物食品的公信力与品牌形象

该研究中心最直接、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它有望成为国产宠物食品品质的“权威担保人”。其背靠国家饲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官方背景和CNAS/CMA认证,赋予了其检测结果极高的法律效力和社会公信力。这将极大地帮助国产品牌打破消费者的信任壁垒,扭转“进口一定好”的刻板印象,为国产宠物食品整体形象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功效金标准”,终结营销乱象


当前市场上关于“美毛”、“护关节”、“调理肠胃”等功效宣称五花八门,但多数缺乏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研究中心通过赣南研究院的疾病基础研究平台、临床新技术研发平台等,进行从细胞实验、动物模型到临床饲喂试验的全链条科学验证。这意味着,一个产品是否真的具有其所宣称的功效,将不再由广告预算决定,而是由客观、严谨的科学数据来裁决。这将彻底改变行业的游戏规则,迫使企业从“营销驱动”转向“科研驱动”,从根本上净化市场环境。


赋能企业核心技术突破,从根源上破解产品同质化困局


研究中心定位为“宠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其赋能作用至关重要。它通过与企业联合攻关新型原料、核心配方和创新工艺,提供从概念到落地的全流程研发支持。这种深度合作能够极大地弥补中小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短板,帮助它们打造出真正具有功能差异化和技术壁垒的领先产品。这将引导行业竞争从低水平的价格战、包装战,升级到高水平的技术战、专利战,推动产业价值链整体上移。


催化行业标准体系升级,引导监管政策走向科学与精细化

目前我国宠物食品标准体系尚不完善,许多领域存在空白或标准过低。该研究中心基于扎实的科研成果与海量检测数据,具备了积极参与并主导从团体标准到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能力和权威性。它可以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验证有效的方法,迅速转化为行业公认的技术规范和准入门槛。这种“研、标、产”联动的高效机制,能够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监管从粗放走向精细,从被动查处走向主动预防,从而构筑起一道坚实的行业安全防线。


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奠定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国家队”与前沿科研力量强强联合的典范,它构建了一个高起点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解决当下的检测与功效评价问题,更着眼于长远,致力于宠物生理与病理机制等基础研究,为行业积累最宝贵的底层科学资产。同时,它通过战略咨询、技术攻坚和人才培养,系统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生态化的运作模式,能够持续为行业输送科技创新成果、专业人才和先进理念,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转化-市场应用”的良性循环,为中国宠物食品行业从“制造”到“智造”,从“大市场”到“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核心动能。

宠物食品质量检测与功效评价研究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时地回应了中国宠物食品行业在高速发展后面临的质量、信任与创新三大核心挑战。它如同一位兼具“科学家”的严谨与“裁判员”的公正的行业引路人,不仅致力于为当下的市场建立秩序、重建信任,更通过深度的科研赋能和标准引领,为行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铺设了一条通向科学与创新驱动的康庄大道。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宠物食品行业旧时代的结束——那个依赖营销噱头、同质化竞争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粗放时代正在落幕;同时,它也宣告了新时代的开启——一个以科学为信仰、以品质为生命、以透明和信任为纽带的宠物食品消费新时代正缓缓拉开序幕。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