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破局新质生产力:区域一体化的四大关键抓手
来源: | 作者:刘卓 和君咨询区域产业平台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5-06-30 | 1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一体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形式,通过打破行政壁垒、优化要素配置,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力的支持。从国家层面的宏观战略布局,到省域、市县域的微观实践探索,区域一体化在不同层面展现出巨大的战略价值。

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区域一体化在国家、省域和市县域等不同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例如在国家层面,长三角整合科创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创新,打造成为全国标杆示范。其汇聚高端要素,形成创新生态,加速技术研发应用,提升区域竞争力。

再如省域层面,广东深汕合作区下沉“深圳标准”,构建“研发-制造-服务”网络,发挥深圳创新与深汕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协同和资源优化。浙江杭州与嘉兴在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杭州重研发创新,嘉兴承接制造配套,互利共赢推动产业壮大。

再如市县域层面,铜仁市差异化布局“三大区块”,绿色GDP占比提升至35%,形成“核心城市-特色县镇”协同网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经济与环保良性互动。

区域一体化的关键抓手


我们认为,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产城融合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四个一体化”。

01

产业发展一体化

产业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在于打破区域间的行政壁垒与市场分割,实现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通过对产业链进行跨区域的优化重构,促使区域内各地区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明确产业定位,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其实现方式包括区域间产业政策的协调统一,消除不利于产业协同的政策障碍;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如产业联盟、园区共建等,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共享科研成果,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产业发展一体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从微观层面看,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从宏观层面看,能够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以杭州与嘉兴在数字经济产业的协同发展为例。杭州凭借其丰富的高校和科研资源、活跃的创新氛围以及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在数字经济的技术研发、创新应用和平台搭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聚焦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和商业模式创新。嘉兴则利用自身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制造业基础较好以及与杭州地缘相近的优势,积极承接杭州数字经济产业中对成本较为敏感的生产制造环节,如电子设备制造、数据存储等,同时发展相关配套服务产业。通过建立产业合作机制,两地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杭州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将数据中心布局在嘉兴,利用当地的土地和能源优势降低运营成本;嘉兴的制造业企业则借助杭州的技术和人才资源,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这种产业发展一体化模式,不仅推动了两地数字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整个区域在全国乃至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

02

产城融合一体化

产城融合一体化的内涵是实现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使城市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与产业的发展需求相匹配,达到产业、城市和人的协调发展。其本质是从单纯的空间整合向要素共生的模式转变,强调产业发展为城市带来活力和经济支撑,城市发展为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配套服务。

实现产城融合一体化的方式包括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居住区、商业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功能区域,减少城市功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便利性,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产城融合一体化的意义在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吸引人才集聚,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

以上海临港新片区为例,在产业发展上,临港新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了特斯拉、商汤科技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在城市建设方面,临港新片区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建设了多所优质学校和医院,如上海中学东校、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东院等,提高了教育和医疗水平;规划了多个商业中心和休闲娱乐场所,如临港万达广场等,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优化了交通网络,建设了地铁16号线等交通线路,加强了与上海市区以及周边地区的连接。同时,临港新片区注重产业与城市功能的互动,鼓励企业参与城市建设和社会服务,如建设人才公寓、员工宿舍等,解决员工的居住问题;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通过这些举措,上海临港新片区实现了产城融合一体化,成为了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互促进的典范。

03

基础设施一体化

基础设施一体化涵盖传统基础设施的升级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传统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其升级旨在提高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和服务能力,降低区域间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其布局是为了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为产业创新和升级提供支撑。

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方式包括制定统一的基础设施规划打破区域间的规划壁垒,实现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和共享;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质量;推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意义在于增强区域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提高区域的竞争力;促进区域间的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转移和升级;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例如在算力网络方面,德清建成了全域949.3公里开放测试道路,实现了长三角数据互通互认,测试响应时间缩短至5ms。这一成果得益于德清在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和创新。通过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数据互通互认,德清能够共享更多的测试数据和资源,提高了车联网技术的研发和测试效率。

04

营商环境一体化

营商环境一体化的内涵是打破区域间的制度壁垒,实现区域内营商环境的统一和优化。其核心是规则衔接与制度型开放,包括市场准入规则、监管规则、税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协调统一,构建“市场准入—监管—服务”全链条协同机制。

实现营商环境一体化的方式包括建立区域间的政策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制定的沟通与协调,消除政策差异;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市场监管合作,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标准和执法机制,维护市场秩序。

营商环境一体化的意义在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创新发展;提升区域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增强区域的软实力。

滁州为例,滁州实现了17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通过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这一举措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投资兴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滁州还加强了与周边地区在市场监管方面的合作,建立了统一的市场监管标准和执法机制,维护了市场秩序,为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标准互认方面,德清推动了3项车联网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7项采纳为国际标准。这不仅提高了德清在车联网产业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通过标准互认,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开展业务,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产业的协同发展。

关键挑战与机制创新


01

核心矛盾

利益分配难题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利益分配难题是一个关键挑战。以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为例,由于涉及到不同地区的GDP核算分割与税收共享,各地区在利益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贡献程度不同,导致在GDP核算和税收分配上难以达成一致。这种分歧可能导致产业基金的运作效率低下,影响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例如,一些地区可能认为自己在产业基金中的贡献较大,但获得的收益较少,从而降低了参与区域合作的积极性。

治理层级冲突跨省合作的“双重管理”模式容易导致权责错配。例如,滁州与南京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双方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在政策制定、项目审批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权责不清、协调困难等问题。在项目审批方面,可能存在审批流程繁琐、审批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影响项目的推进速度;在政策执行方面,可能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效果不佳等问题,影响区域一体化的实施效果。

02

破解路径

组织创新设立跨区域的管理委员会,赋予其跨域治理权与税收分成权限。通过这种组织创新,能够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区域内的统一管理和协调。管理委员会可以制定统一的政策和规划,协调各地区的利益关系,提高区域一体化的效率。例如,管理委员会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税收分成政策,平衡各地区的利益;可以统一规划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数字赋能如跨区域的智慧政务中台,实现跨省数据共享率的大幅提升。通过数字赋能,能够打破信息壁垒,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企业和群众可以通过智慧政务中台在线办理各种业务,减少办事时间和成本。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智慧政务中台在线提交企业登记、工业许可等申请,相关部门可以实时审核和办理,提高了办事效率;群众可以通过智慧政务中台查询政务信息、办理民生事务,方便了生活。

政策工具推广“飞地经济”税收共享机制。这种税收共享机制能够合理分配各地区的利益,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促进区域内产业的协同发展。例如,在“飞地经济”模式下,飞出地和飞入地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协商确定税收分成比例,实现互利共赢;可以通过税收共享机制,引导产业向优势地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区域一体化发展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不断探索创新,解决面临的挑战,区域一体化将为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未来,随着技术革命的推进和治理模式的迭代,区域一体化将不断深化和完善,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