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机:010-8410-8866
业务咨询:​400-093-2688
​2024年,中国制造业的6大机遇与突围6策
来源: | 作者:许海平 和君咨询智能制造事业部总经理 | 发布时间: 2024-01-30 | 430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地缘政治动荡和大国博弈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国家整体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仍将加剧,并将增加制造业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发展压力。随着国际经贸秩序的深度调整,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制造业面临新一轮的产业重塑,产业集群和商业模式都面临新一轮变换和迭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2023年以来,新一代可控核聚变装置实现高约束模式运行、神舟十七号发射成功、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投产、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专业生产线投产等重大项目工程,均说明我国已具备建设成为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但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大而不强,光刻机、高精度芯片、操作系统、创新药研发工具等领域依旧处于“卡脖子”风险的重灾区,“五基”待补短板锻长板、基础产品可靠性不高、整机产品可靠性水平不高,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不可回避。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在“卡脖子”领域自主突破面临根本性的制约因素,而当前的短视政策和行为严重违背了“卡脖子”领域自主突破的科学规律。另一方面,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等正在利用成本优势加速布局制造业,欧美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趋势展现出强烈的产业链本土化意愿,因此中国制造业面临双向压力。


从发展趋势看,制造业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三个阶段,如今正迈向智能化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即工业4.0。

聚焦来看,工业4.0正加速影响制造业处理工作中重大挑战的方式,工业物联网通过生产资料的互联互通提升工厂运作的透明度,并正加速普及制造业的各细分领域与各层次企业。

因此,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可以着手于大数据驱动下的质量管理、机器人辅助生产、无人驾驶物流工具、生产线模拟仿真、智能供应网络、预测性维护和增材制造精密零件等方向。

从发展机遇来看,国内制造业产业门类齐全,企业配套完备,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提供扎实的产业发展基础,并将迎来六大机遇

1. 国防、军工战略新兴行业迎来新需求、新机遇。

2. 高端制造业外资国产化替代的产品市场结构性机遇,聚焦半导体、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等高端制造业发展,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3. 印度、越南为代表的亚太地区新兴市场,将因经济快速增长带来制造业区域市场结构性机遇。


4.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塑,对行业企业在原料资源获取、市场网络布局带来重新洗牌,为具备产业链协同优势的企业拓展、布局国际供应链带来机遇。


5. 产业布局将从本土地区向全球国际拓展,并激发产业链格局重塑机遇。


6. 行业企业有望更好地借助统一大市场来集聚资源,跨越区域限制以做大做强。

为此,和君智能制造事业部提出制造业突围六策:

1. 竞争力构筑:从市场定位规划、技术和价值赋能、运营降本增效多维着手,构建变局时期的竞争力,以此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局势。

2. 新兴市场拓展:深耕存量市场的同时紧随产业链供应链转移趋势,锚定印度、越南等亚太地区新兴热土市场、区域经合组织覆盖的地区市场,拓展营销渠道与网络以力争谋得增长机遇。

3. 供应链优化:通过优化供应链运营和成本结构、拓展高价值细分市场与产品升级以应对;聚焦产品低碳、零碳化升级和生产低碳转型发展方向,构筑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体系。

4. 创新求变:锚定、夯实高端特色产业定位,以研发配置促进产品升级与业务组合创新,建立创新竞争力以实现增长动力从生产要素投入驱动向更多依靠技术进步等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转换。

5. 产学融创:拓展、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创新主体资源,通过多元需求互动融合,形成价值整合、功能互补和创新要素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创新生态,并作用于产品能力的提升以强化竞争力。

6. “三化”布局强化信息化建设,筑牢数字化基础,拓展智能化布局,加快打通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链。


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