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剧《繁花》带火上海旅游,是“影旅联动”良好效果的最新例证。在各地文旅“竞相争宠”“卷出天际”的当下,本文从影视带动城市旅游的机制,和城市如何布局“影旅联动”两方面进行探讨,为各城市塑造品牌形象、广泛吸引客流、做大文旅经济提供参考。
2024年的第一个爆剧,非《繁花》莫属。
剧中的上海,不仅有黄河路的霓虹闪烁、和平饭店的流光溢彩,也有进贤路的文艺静谧、上海弄堂的人间烟火,全方位地展现出了上海的海派文化和城市魅力。
(图源:《繁花》官博)
随着《繁花》一路热播,越来越多的观众们开始线下打卡剧中出现的地标、美食,进一步带火了上海旅游。
据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上海和平饭店搜索热度上涨超过400%,剧中主角常住的长期包房改名“英国繁花套房”,价格攀升到每晚16888元;剧中“至真园”的原型苔圣园酒家生意火爆,店内围满了食客,线上交易额大幅攀升,年夜饭也早早订满;排骨年糕成为平台搜索顶流,搜索量暴涨近10倍。
市民游客在拍摄黄河路上的苔圣园酒家(图源:新华社)
其实不仅是《繁花》,《狂飙》带火了广东江门,《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了云南大理,“一部影视作品带火一座城”的现象并不罕见。那么,热播影视作品为何能拉动城市旅游消费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热播影视作品自带流量和高关注度,为城市带来了广泛的曝光机会,增加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访,从而推动了城市旅游消费的增长。
其次,影视是一种直观的视觉呈现方式,通过精美的场景设计和艺术效果处理,将城市的美景和风貌呈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容易激发兴趣和好奇心,产生旅游的冲动。
第三,影视和旅游都与城市文化内涵深度结合,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演绎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紧密相连,观众在剧情中感受到的情感共鸣强化了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了亲身体验的愿望。但是流量和关注度如同潮水,来得快去得也快,已经被影视作品“引爆”的幸运城市,如何把握住难得的机遇,将短期关注度转化为长期产业竞争力,需要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01 围绕影视剧的地标和热点设计文旅产品和线路
热播影视作品中涉及的城市地标和特色建筑是观众关注的热点。城市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设计具有特色的文旅产品和线路,满足游客的探索欲望。比如,“繁花city walk”,与剧中地标高度相关,展现海派生活方式,还能提供普通话和上海方言讲解,受到了游客热捧。
02 向剧外延伸,围绕城市文化特色设计更为丰富的旅游线路和体验活动
为了更好地承接热门影视剧带来的“泼天富贵”,城市还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结合剧中地标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旅游线路和体验活动,让游客全方位地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彰显城市魅力。
03 提升配套服务质量
配套服务是衡量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塑造长期竞争力的关键。面对短期暴增的客流,城市必须不断提升配套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形成口碑效应,带来更多的回头客。
04 持续做好营销宣传,打造城市文旅品牌
影视作品的影响力终归是短期的,城市可以借助新的影视剧、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多渠道,持续推出优质内容,做好营销宣传,树立起占据游客心智的文旅品牌形象,提升产业竞争力。一座城成全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上海、江门、大理以及很多城市通过“影视+文旅”模式,拉动当地旅游消费的案例,充分证明了这一模式的成功效果和可复制性。那么,其他城市如何搭上“影旅联动”的快车呢?我们认为需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准备:
01 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历史古迹、美食小吃、文创产品,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些特色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是影视创作的宝贵素材,也是吸引观众游客到访,打造“影视+文旅”模式的基础。
02 与风格匹配的优秀影视作品进行深度合作
在打造“影视+文旅”模式的过程中,选择与城市风格相匹配的影视作品至关重要。江门拍不出《繁花》,上海也拍不出《去有风的地方》。通过与制作团队的紧密合作,将城市的特色风景、建筑、民俗融入作品中,保证影视作品与城市的风格相得益彰。邀请剧中明星参与城市的文化活动、公益事业等,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曝光度,还能吸引更多粉丝前来观光旅游。
03 通过多种营销宣传策略进行推广
有了影视作品加持,城市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多元化、创意化的营销宣传活动。比如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生动展示城市内的影视拍摄地、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通过与明星、网红、意见领袖合作,邀请他们来城市探访并分享给粉丝;通过与旅行社、航空公司等合作,推出联合营销活动和优惠套餐等。
总之,“影视+文旅”模式为城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但模式没有定式,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让“影视+文旅”模式在城市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