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新型储能步入快车道,多路线高速发展
来源: | 作者:和君双碳产业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 2023-04-27 | 1709 次浏览 | 分享到:

产业观察

2022年国内新增储能装机13.7GW,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首次超过抽水蓄能

2022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237.2GW,其中抽水蓄能191.5GW,新型储能45.7GW;国内储能累计装机59.8GW,其中抽水蓄能46.7GW,新型储能13.1GW。2022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27.8GW,其中抽水蓄能占比27.33%;国内储能新增装机13.7GW,抽水蓄能占比46.14%。
国内抽水蓄能从1968年岗南水库电站开始进入初步发展阶段;1984-2003年为探索深入发展阶段;2004年国网新源控股和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公司成立后,开始高速成熟发展。
我国压缩空气储能行业起步较晚,2013年河北廊坊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为1.5MW,近几年发展迅速,2021年张家口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实现100MW级的突破,行业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
锂离子电池与钠离子电池技术起源均较早,锂电池综合性能优于钠电池,商业化发展更早。200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部分新能车企业布局锂电;2009年开始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带动锂电快速发展。近年来锂电池成本问题逐渐凸显,市场开始布局发展钠电池,2017-2019年,行业龙头中科海钠研制出钠离子电动自行车电池组、电动车和100kwh储能电站,2022年投产两条GWh钠电产线。
国内钒液流电池的商业化发展始于2002年攀枝花钢铁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研发钒电池,发展速度相对较缓,近两年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图1 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及国内技术发展历程

注:图中各储能技术发展历程曲线为概念图,不代表实际装机量

截至2022年底,国内储能累计装机中抽水蓄能占78.09%,在运规模最大;锂离子电池占比达20.7%,是主流电化学储能方式;此外,压缩空气储能和液流电池等技术快速发展,也占据一定装机比例。
2022年新增储能装机中,抽水蓄能仅占45.99%,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首次超过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仍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占总装机比例50.88%。
图2 截至2022年中国各储能技术累计装机占比

图3 2022年中国各储能技术新增装机占比

新增新型储能应用场景中,电源侧和电网侧应用合计占比76%,用户侧应用占比24%。其中,电源侧应用以新能源配储为主,独立储能是电网侧储能主要方式,而用户侧主要用于工商业和产业园区,国内家储占比很小。
图4 2021年中国新增新型储能应用场景分布

政策观察

产业政策逐步落地,强制配储政策推动效果明显

我国储能行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化仍在探索中,新增装机多来源于新能源强制配储需求,产业主要由政策驱动。《“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引领储能产业发展及后续相关政策。
2022年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中,新能源配储和独立储能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45%和44%,是电源侧和电网侧大储的装机主要方式;另外有10%装机为用户侧储能。2021年底《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和《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发布,鼓励独立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独立储能电站也可将部分容量租赁给新能源企业使用,帮助其满足并网配储比例要求。

资本观察

2021年起市场指数大涨,概念股平均市盈率27.37

2021年国内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7月储能概念指数及相关市场指数大幅上涨;2022年二季度受碳酸锂及其他大宗原材料涨价影响,储能市场指数短暂下行,后迅速反弹;2022年后半年欧洲户储爆发,美国市场大储与中国独立储能模式快速发展,市场指数到目前仍保持高位。
图5 2019年以来储能市场指数及沪深300指数趋势对比


本文共统计66家储能概念板块上市公司(包括49家A股上市公司与17家港股上市公司),2023年4月13日总市值41156.32亿元,平均市值623.58亿元,其中有8家上市公司市值超1000亿元。
2022年预计总营收规模22345.1亿元,平均营收338.56亿元,平均净利润22.78亿元;截至2022年6月平均净资产144.88亿元。
板块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7.37,市盈率中位数为30.3,平均ROE为6.16%,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均值达56.78%。

注:行业平均市盈率由平均市值/平均净利润得到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