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里巴巴集团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全国首家“橙点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推动基础教育和技术创新深度结合,打通学生就业的“最后一公里”。大厂开展职业教育并非新鲜事,腾讯、阿里、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早早开始布局,依托本企业专业技术、资源沉淀、人才优势,作为产业方,与高校搭建深度的产教融合平台。其中,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企业的产业学院,如字节跳动的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深圳大学腾讯AI班等;第二类具有公益性质,如福耀科技大学,属于福耀玻璃的社会公益项目。企业布局职业教育最核心的诉求,是解决人才需求。龙头企业,往往代表着产业发展的“高度”,再向前走就迈入了“无人区”,前路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势必要力行创新。在探索新兴发展的道路上,创新型人才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根据人社部预测,2025年,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人才缺口将达到3000万。高校高素质人才聚集、科研能力强,能够针对企业的技术攻关开展研究,推广科技成果,并把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同时,高校学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产业学院可以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基地。第二个诉求,在于推广企业的技术和平台,这是企业生态扩展的重要手段。阿里的数字经济与新零售,京东的电子商务和物流,百度的人工智能、搜索技术,腾讯的云计算……每一个产业学院的主攻方向都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同时,企业对外开放学习服务平台,打通内外部业务链路,形成产业生态。高校利用企业的学习服务平台,帮助学生了解尖端技术,培养产业思维,同时反哺企业平台的应用、推广和优化。类比苹果的IOS系统、华为的鸿蒙系统,应用范围越广,生态就越强大,企业的竞争力也随之增加,本质上是一个生态之争。此外,布局职业教育是企业的创收动作。高校在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采购教学实训系统;开发系统对大厂而言,成本相对较低,利润率较高,因而能够为企业增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要求,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互动的格局已逐渐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职业技术人才的质量对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职业教育不仅是产业机遇,更是我国产业提质升级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