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机:010-8410-8866
业务咨询:​400-093-2688
致青春 | 和君集团2022年度国庆全员培训精彩摘编(上)
来源: | 作者:和君咨询 | 发布时间: 2022-10-08 | 1595 次浏览 | 分享到:

10月8日,和君集团2022年国庆“致青春”全员培训如约而至。培训紧扣时代脉搏,立足业务实际,探讨当下企业发展的核心命题,分享做好咨询工作的实战经验,以下为精彩内容摘编:
 1 

出海企业转型国内市场“品牌破圈”操盘实战分享

分享人:左颖 和君咨询合伙人 新国货实战营销研究中心主任
XY集团是全球最大综合性水产集团玛鲁哈日鲁在中国区的核心加工制造合作伙伴,经过28年的出口经验,已经初步形成食品加工、生物制造、食品内外贸销售一体的产业链条布局。在大环境的冲击和影响下,XY集团决心试水和转战国内市场。项目伊始,面临诸多痛点:

在出海回归国内,从B端迈向C端的转型之际,XY集团如何找到精准的品牌定位、塑造面向国内C端市场的品牌形象?如何高效发声,在目标市场针对目标人群形成品牌认知、达成精准切入?
如何打造适合国内C端消费者的产品?原有的制造优势和产品优势主要面向日本市场,如何转化成国内市场和消费端认可的利益点?
原有国内市场的销售渠道相对薄弱,如何快速完成国内销售渠道的构建?
国内市场缺乏专业作战团队,如何快速搭建团队,锻炼作战能力?
如何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在开局之年就实现品效合一,提升销量,强化业务转型的信心?
……

和君咨询项目团队自2020年底开始,分为数期咨询项目,与客户形成了深度的战略合作。首先从先期规划切入,以系统性的战略思维,为客户梳理自身的核心优势,找准国内破局的方向;其次以创业心态和操盘手思维躬身入局,发挥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客户规划和打造真正适合国内市场的产品系列;同时全力以赴,与客户紧密携手,共同推进国内市场的开拓。
在一期的合作中,项目组通过深入的外部市场走访和内部调研,以及对客户企业资源的系统盘整,再经过与客户的大量研讨、风暴和联合创意,为企业探寻了转型国内市场的方向,制定了品牌愿景并设计了六年“三步走”的战略实现路径。同时,创意了新的海鲜产品品牌名,确立了品牌调性,设立了国内市场新产品打造的总体策略,并对新产品打造的方向给出了具体建议。最终,客户选择在原材料供给方面较有优势的海鲜礼盒作为国内市场的破局产品。
在第二期的全年度合作中,项目组与客户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了包括日常组合和年货礼盒在内的两大类别、四大系列的国内市场产品矩阵。并重点为其中的商务定制和家庭团圆两大海鲜礼盒系列确定了目标人群、锁定了消费场景、优选了特色高价值内容物、提炼了产品卖点、设计了产品包装、制定了价格体系,为新产品上市做好了准备。并根据新品上市节奏确定了年度的传播策略和主线,以精准、高效的资源投入,为客户系统构建线上线下多平台营销传播矩阵,力求实现品销宣合一。
经过两期项目与客户的通力合作,将在极短的时间内不同程度实现塑品牌、造新品、建渠道、搭团队、提销量的五大目标。

项目感悟


感悟一:咨询是手段,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是本质
感悟二:可以开放接受多种方式的灵活合作,前提是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和对团队能力边界的洞察
感悟三:把让客户付咨询费的心态转换为,与客户一起去赚市场上的钱
感悟四:可以接受一定程度上的失败
用心成就客户,才能真正成就自我!
 2 

三年磨一剑——百年国企三项制度改革进行时

分享人:冯亚霞 和君高级咨询师

三年一台阶


S公司是一家百年国企,集采矿、选矿、冶炼、加工、销售于一体。2018年S公司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营业收入与利润持续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上升,实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退出比率超过国内双百企业均值高达7.6%,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为100%。面向未来,S公司的三项制度仍面临五重挑战:
1.劳动生产率有待提高。
2.行政色彩存在,部门及岗位责任未有效落实。
3.绩效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4.员工晋升通道单一,专业技术人才较缺乏。
5.“大锅饭”现象依然存在。

三年磨一剑


面对新挑战,和君咨询项目组以“战略引领、问题导向、平稳推进” 为指导思想,进行改革的系统规划和设计,构建以战略为中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然而要想满足人力资源内部客户的需求,核心是与之达成共识:
1.分析组织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客户、服务的客户进行访谈与资料分析,发现组织人浮于事的核心问题及原因:部门职责有待加强,绩效激励体系不够健全。
2.标杆研究进行差异分析
从同行业中选出几家被称为“实务典范”的企业,与S公司做比较,筛选出其需要改善之处。
3.与高层互动的共鸣
通过与高层互动,了解到高层的管理理念、需求与期望,有机融合到方案规划中。
4.系统介绍整体计划、打法
需快速与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关于项目整体计划、实施步骤、方案思路等,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和君咨询项目团队总结出传统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总体逻辑与推进层次:

三度常修炼


这个横跨三年的项目,由于疫情等多种原因经历了中止和重启。客户本着坚定推动改革、再上新台阶的决心,和君本着不辜负客户信任,也为和君荣誉而战的出发点,重启后双方都调整了项目成员,加强了联合项目组力量,以更高的要求、更全面的沟通、更严格的项目内容决策流程等,坚定完成了项目,圆满收官。项目过程中和君团队遵循以下的行为标准:

  • 咨询理念

问题导向,见利见效
“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与客户共同投入项目规划中,保持向客户学习的心态

  • 职业操守

专业公允第一,商业利益第二
专业精进:不断学习,用客户的语言传递给客户

  • 高效沟通

关注事的本身(解决问题、辅导),也要关注人的诉求(被理解、被倾听、被尊重、被重视、被认可和被信任)

  • 项目管理

合作精神,统筹分解任务兼顾结构效率、运营效率、创新效率

  • 水的精神

无论何时何地,总是改变自己的形态不断寻找出路
 3 

融合人心,宽猛并济——世界500强并购整合实操

分享人:宁方萌 和君咨询师
并购方A公司(客户)为X行业全球龙头,被并购方B公司主要业务包括X行业板块及化工行业板块,A公司于两年前并购B公司。A公司对B公司X行业板块的并购属于同行业并购,并购后迅速完成整合,效果良好;对B公司化工板块为跨行业并购,并购后整合缓慢,效果不佳。
面对全球顶级咨询公司标准、多层次高级别汇报线的高要求,以及并购整合本身复杂性、公司体量大遗留问题多、疫情导致项目主要阶段全程线上的挑战,和君咨询项目团队依据并购后管理整合的成功要素模型,判断由于并购后整合不利,B公司化工板块人心不稳,生产不顺,管理不调,亟需一次全面的整合变革。
基于诊断发现的问题及被并购企业化工板块现状,项目团队通过七项核心举措,宽猛并济,逐步推进整合,将化工板块业务扶上正轨。

项目心得:对并购整合的思考


并购后整合是一项专业且复杂的工作,对于跨行业并购,没有专业力量介入,即使世界级一流的企业,也难以做到成功整合。

  • 复杂来自“人”:并购后整合的复杂性来自两个组织融合后人的多样性及冲突。
  • 一切围绕“人”:整合阶段的核心工作都是围绕“人”展开,越前期的工作,人的因素越为重要。
  • “事”服务于“人”:并购整合期的关键工作都是服务于如何处理好“人”的问题,权衡各方需求是找到最佳方案的关键。
  • 最终要“成事”:整合的最终目的指向生产运营及业绩提升,对于跨行业并购,借助外部力量介入是“成事”的关键。

成长心得:团队底蕴满足客户,阿甘精神征服客户


对团队而言,项目外,积极开展专业方法论研究和行业案例积累;项目上,积累整合内部资源(领域专家、行业专家)、外部资源(行业人脉)。
对个人而言,项目外,持续练就扎实的基本功(逻辑、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知识储备……);项目上,拿出最好的态度:付出远高于客户要求的精力;躬身入局,置身事内,对要解决的问题反复思量;对成果质量一丝不苟。
 4 

企业家财富安全之家企风险隔离案例分享

分享人:杨娇 和君咨询师
一、“中国特色” 的家企不分

  • 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

如:老板直接全部持股、让他人代持

  • 企业合作方安全性无法保障

如:企业合作方违法、犯罪

  • 家庭成员参与/挂名企业管理

如:小马奔腾

  • 混淆企业资产和家庭财产

如:直接让财务打钱、报销
二、家企风险隔离简介

  • 家企风险隔重点是“家” ,而非企业风险控制。
  • 家企风险隔目的是避免因企业产生的风险,对家庭带来不利影响
  • 家企风险隔结果是不论企业经营是否出现问题,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三、案例分享

“无法联系的一家人”


某当地民营企业的主要客户是某央企,因负责审批业务的央企领导涉嫌受贿被捕,民营企业家老板因涉嫌行贿等被依法逮捕。


老板的女儿找到团队,希望帮忙寻找合适的北京刑事律师。两天以后,女儿再也联系不上。直到多天后才打听到,一家人全部被逮捕。理由是,家族企业获得的非法收益,直接用于了家庭成员消费,所以女儿和妈妈也被列为共同嫌疑人,同时企业和全家个人名下资产全部被冻结。

案例分析:
(一)家族风险的根源:家族企业业务来源的合法性

  • 未将企业业务进行合法性风险梳理和拆分。
  • 未将女儿和母亲完全排除在潜在的风险之外。
  • 企业所得收益未进行合法性区分和隔离安排,而是以父亲名义直接转给家庭消费使用。

(二)对家庭的长远影响

  • 女儿因刑事犯罪,孩子未来不得考取公务员等特殊职务。
  • 家族企业一旦认定违法犯罪,家族的财富支柱瞬间崩塌。
  • 老人可能失去主要的生活来源,无人照拂。

(三)当下的困境

  • 全家人失去人身自由。
  • 家族资产全部被冻结。
  • 没有可以帮助后续处理问题的专业人士。

定制化家企隔离一体化解决方案 
(一)梳理家族企业业务,区分风险和安全业务,纳入不同的企业主体
(二)家族企业所得收益隔离安排
(三)其他资产风险隔离
(四)境内、外风险分散
(五)和君项目团队担任常年家事顾问

  • 设计上述方案,并协助落地。
  • 担任境内母亲家族信托、女儿家族信托、境外家族信托保护人/监察人/家事顾问,监督家族信托的平稳运营,保障家庭成员的基本品质生活。
  • 担任家族常年家事顾问,提供日常家族传承相关问题咨询服务,并协助解决。
  • 一旦家族发生意外,和君项目团队可负责完成律师聘请、企业的协助经营、家族成员接班、老人养老安排等一系列紧急而长期的后续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因家族企业变故带来的负面影响,保全家族成员和家族财富的安全。

 5 
我观察到的商业世界2022 

分享人:丛龙峰 和君商学首席管理学家
一、看天吃饭
从2021到2022,许多企业、许多人,或主动、或被动的开始学会和适应这一点。
世界是高维的,你别指望能把握住它,我们终究都很无知。我们所做的研究,所发表的观点,看起来都像是盲人摸象。许多企业的成功经验,都是事后总结出来的好运气。
以前说VUCA时代,今年流行一个新词汇:BANI,指脆弱性、焦虑、非线性和不可理解。
但有意思的是,许多人誓死都要捍卫一种模式和规律的正确性,却不愿意睁眼去看看现实。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很难。警惕管理的幻觉是一生的功课。
二、一代新人换旧人
过往这些年可以划分为三个世代:

  • 供不应求的年代——First One 战略——人无我有,赢在抢占先机,抓机会。
  • 供过于求的年代——Number One 战略——人有我优,赢在与众不同,做品牌。
  • 丰饶经济的年代——Only One 战略——赢在几无弱点,超限战,首战即决战。

卷与躺成为一种富有世代情绪的表达。对于许多中国企业来说,如何在存量经济时代背景下实现经营突围是一道重要的考题,我的结论非常明确:
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坚定地扬长,否则你杀不出来。“能取得大成就的企业和系统,没有一个是用木桶理论的。那些取胜的系统,往往是在最大化某个单一要素上,走到近乎荒谬的极端。”
对于成熟型企业来说,勇敢地走向自己的反面,否则就是天天做同样的事,却期待有不同的结果。
三、打破四重惯性太难了
对成熟型企业来说,想要打破这四重惯性太难了:思维惯性、行为惯性、结构惯性、功能惯性
许多老企业在面对新问题时,考虑的第一步就不是市场需要什么,而是自己有什么,这就容易出问题。一切从消费者决策和增长决策出发,说来容易做到难,还要帮企业家下决心。
核心问题往往就在一号位。许多企业正面临一个“50岁-55岁”现象,到了这个年龄段之后,一批了不起的企业家开始决策失准,尤其对 To C 业务而言。有的人能过去,有的人就是过不去。
你年轻的时候,30多岁,一出手就是未来。因为你就是时代本身。但等到50多岁,稍不留神,一做就成为过去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就是商业换代。
四、跟向上的力量在一起
这两年除了陪伴一些大型民营企业的成长,我重点关注了两个赛道:新消费和新科技。在新消费领域,我办了一期组织管理工作坊,跟他们学到很多——
第一期学员:gaga鲜语,玛丽黛佳,笑果文化,每日黑巧,Laurence&Chico,永璞,官栈,柠季,洪记两轮,张拉拉,粮全其美,鲜风生活,轩妈蛋黄酥,墨茉点心局。
我问过许多同学,你心目中那个理想的企业和企业家是谁?换做是你,你会作何回答?在这个班上,有人说是茑屋书店、迪士尼、allbirds,有人说是马斯克、贝索斯、黄铮……
审美观不同了,时代不一样了。效率与自由一直是商业世界的两极,过往三十年,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的两把利剑是极致性价比和本地化创新,但未来也许会转向创造力和高科技。像 L&C 对我的启发是,如果你做的是美的生意,核心是要有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然后投射成一种设计语言。
如果你不跟她聊 Phoebe Philo,不跟他聊 McQueen,那怎么可能深入他的内心世界呢?
五、组织形态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取决于两个方面,创始人与员工。85后、联合创始人、主理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创始人阶层跟上一代人有三个显著不同:
不再是一张白纸,不再是一个人,不再是一辈子
VS
白手起家,孤单英雄,拿命做企业
这会对高管团队的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今年又重新开始看硅谷公司的管理,包括谷歌和皮克斯是怎么运作?比尔·坎贝尔为什么备受尊敬?LVMH和Prada是如何做悖论式管理的?
比如,按照曾鸣教授的说法,战略是想做,可做,能做的交集地带。未来对许多新生代企业的考验不是可做和想法,而是想做,以避免企业成为一个大玩具。长期来看,“以热爱战胜恐惧”。
另一方面是员工,95后、00后才是新生代员工。对于80后,挣钱就是生活的意义。但对于00后,则是打造专业战场与专业家园。
推荐阅读金观涛先生著作《消失的真实》。
六、商业就是趋势
过去两年,我写了两本书,今年在混沌讲了两门课,开办了HRD六期班。我以前觉得HRM很重要,后来发现没那么重要。接着以为组织管理很重要,却又发现其实也没那么重要。如今更关注的就是趋势之下的业务发展。商业就是趋势。从业务的角度,我们强调的是PMF(Product Market Fit),从人的角度则是TTF(Talent-Trend-Fit)。
七、知兴替对一名学者太重要了
这两年我意识到,德鲁克最重要的作品几乎都是在45岁之后,55岁之后更是力透纸背。他的自传叫做《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看兴亡,经历周期,知兴替对一名学者太重要了。成功让我自信,失败令我清醒,岁月终究是有功的。
常年从事顾问和咨询工作,我逐渐体会出这份职业的毛病,它很容易让人轻飘飘的,战略部的同事也常常是这个样子。我们只能想办法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些毛病。
但另一方面,于探索究竟而言,一生几世,这份职业自有它的丰富和精彩,而且永远都不缺乏挑战,咨询人始终年轻。最后一句话,与诸君共勉——
咨询是我的专业战场,和君是我的专业家园。
 6 

双碳产业与业务机会

分享人:解雷 和君咨询合伙人、双碳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一、国势:双碳政策一览
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战略规划:“1+N”政策体系之“1”

  • 1+N政策体系实际为1+1+N。
  • 第一个“1”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 第二个“1”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战略规划:“1+N”政策体系之“N”

  • 5大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
  • 6大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煤电、石油天然气、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
  • 8大碳达峰碳中和支撑保障方案: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绿色金融、减污降碳、统计核算、标准计量、人才培养、干部培训

二、产业:双碳投资机遇
双碳产业:超百万亿规模

  • 零碳(减少碳排放):能源结构调整、重点领域减排、金融减排支持
  • 负碳(增加碳吸收):技术固碳(CCUS)、生态固碳(碳汇)
  • 管碳(碳资产管理):监测(硬件+软件)、核查(软件+培训)、核算(数据+软件)、交易(配额+碳汇)、咨询(规划+技改)

双碳产业重点:电力
围绕发电侧、储能侧为主航线,输配及用电侧为辅助,革新发电侧能源结构,配套储能侧完成产业“调峰”。
三、资本:双碳市场扫描
一级市场:“绿色基金”规模创新高,但仍远不能满足双碳投资需求。

  • 部分政府双碳产业基金(1000亿+)(不包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885亿)
  • 部分企业主导双碳产业基金(500亿+)

二级市场:双碳主题基金数量迅速增长,相对收益率跑赢大盘。

  • 截至目前,绿色、可持续、ESG等方向的公私募基金数量超过1000只,规模合计8000多亿元。
  • 截至2022年8月5日,名称中含“碳”的基金共有72只。也就是说,今年以来的7个月左右时间,已有30只相关主题基金相继成立,超过去年全年28只的数据。

中国碳市场运行情况

  • 2021年7月16日,即首个交易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交易量为410.4万吨,总成交额超过2.1亿元。
  • 截至2022年9月14日,CEA最新成交价格为58.5元/吨,累计成交量1.95亿吨,累计成交额85.6亿元。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换手率在3%左右,而欧盟碳市场的换手率从初期的4.09%提升至当前的417%。
  • 全国碳市场的日成交均价在40-60元/吨范围内波动,基本保持平稳。

四、科技:双碳技术概要

  • 碳达峰碳中和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等重点领域开展。
  • 前瞻性先导性技术研发也成为相关企业及产业资本发力的重要抓手。

五、人才:双碳职业前景

  • 需求旺盛:在“双碳”目标下, 双碳人才缺口巨大,相关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 供给短缺:虽全国多所院校积极投入双碳人才培养,但难以填补巨大人才缺口。
    • 2022年5月7日,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对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要求。
    • 虽各大科研院校积极响应,但考虑学科结构错配、地域分布不均、教育周期长等问题,短期内人才缺口问题仍难以解决。

       7 
      从日本的昨天看中国预制菜的发展

      分享人:张守明 和君咨询师
      一、日本预制菜行业的五十年
      日本预制菜行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虽然三个阶段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有所变化,但是行业在五十余年的发展中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2021年,日本市场中最大的赛道是食品饮料,预制菜则是其中规模最大的细分赛道,规模约34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主食和非主食各占据半壁江山,并出现了一些经久不衰的国民级爆品,乌冬面、可乐饼、炒饭、饺子等品类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焕发了持久的生命力。

      日本预制菜行业的四大特点:
      二、日本预制菜龙头企业分析
      上市公司最能代表行业热点,日本食品行业市值前20名的上市公司,大多均涉足预制菜领域。
      科技力与营销力的代表——味之素
      产品力的体现——日冷
      远超传统市场炒饭口感的本格炒饭——“承载日冷社运”,连续20年日本冷冻炒饭品类销量第一的爆品。通过精准的原料筛选、“金包银”技法的工业化实现和独特的“锅风”技法,实现了炒饭锅灶口感的工业化再现。
      日本预制菜龙头企业成功的关键:
      三、中国预制菜发展的借鉴
      中国的预制菜行业判断:
      中国预制菜企业发展模型:

      企业要结合自身优势,精准锚定目标群体——年轻人。一方面年轻人不会也不想做饭,另一方面又对生活品质有更多需求,这便为简单、方便、绝品的预制菜发展提供了土壤。
      新时代背景下,大单品的马太效应更加显著,能够直接为企业贡献大量的利润,构建起企业的基本盘和体量基础,此外也能够构建起流量优势,实现对企业其他产品的引流。为此,企业需要战略定力和决断力,集中资源于核心单品打造。
      根植于中华传统美食菜肴,搭建适应自身的食品菜肴情报系统,结合现有市场企业产品和市场调研数据,建设符合自身的美食数据库,为产品研发贡献持续不断的储备。
      食材、味道、工艺都具有大量的科技赋能空间,中华菜肴的食品工业化一旦成功,就能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和技术壁垒。
      食品企业想要做大做久,就要基于企业自身特性,寻求完整销售渠道的构建。B端易于上量,构建稳定的护城河,保住基本盘;C端则更易于打造核心卖点,打造新的增长极,且可持续性更强。
      消费品行业最重要的是占领消费者的心智,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构建不同的品牌矩阵,抓住热点事件机遇,塑造品牌IP、集聚私域流量。

       8 
      创新驱动价值,研发创造未来——从富士康的研发创新管理看制造业研发创新转型升级

      分享人:涂一新 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
      一、传统制造业的危与机
       
      当下,我国传统制造业面临重重危机: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贸易需求会减少;国际政治的不确定,增大了贸易风险(物流成本、货物扣押、货款冻结等);新型经济体的竞争,人口红利的优势不再;人力、环保、双碳要求等令企业运营成本增加。
       
      同时,“双循环”“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发展战略,也为制造业带来机遇。“双循环”格局下内外价值链的结构变迁,推动着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升级。
       

       
      研发设计、产品开发、品牌营销、制造能力提升,是公认的转型升级方向。富士康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标杆,从2002年开始转型,建立全球的研发中心,由“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转型需要改变,改变就有阵痛。富士康转型交了不少“学费”,但也收获了产品研发和制造力提升方面的成功。

      二、富士康研发创新管理经验

      1. 富士康研发创新IPD体系及落地方案    

      研发管理工具——IPD,在原概念的基础上延伸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即从“0到1,延伸到0到无穷大”。富士康从IPD体系中衍生出十个方面的内容。重点介绍了四个方面:

      A.  研发组织建置



      在组织建置中增加了风险管控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为产品研发保驾护航。

      B. 研发风险管控

      在不同的阶段,进行风险评估,做到提前感知、提前预防、提前预案。

       
      C. 研发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不只是HR部门的事

      建构人力资源体系,体系由:职系、资位、职位、薪资级距等要素。其中,资位是关键,资位决定:

       
      D. 研发能力养成体系,由两方面完成

      a. 研发能力养成体系的组织者——研发技术委员会(技委会),确定:
          下一代产品技术发展方向;
          现有技术、需掌握技术的盘点(技术能力鱼骨图)
          应知应会的确定和更新,培训的着力点;
          员工能力评价体系。

      b. 产品研发项目的管理系统——PDM
          产品设计流程管理;
          产品研发的全过程记录(数据的收集)。
             
      2. 富士康研发创新路径清晰
       

       
      通过解剖、抄板等获得产品的相关数据信息,做出样品,达成与原产品一样的功能;再通过样品分析,研究出改善后的产品;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进行新产品的创新,以此路径不断提升创新竞争力,目前部分产品已经进入创新阶段。
       
      3. 全域的开源节流 降本增效模式

      传统的降本增效,势必会动别人的奶酪,如何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实现降本增效?

      利用IPD体系降无法计入成本账单的试错成本、沟通成本、机会成本,实现增效;

      利用项目团队的能力配置,降低用工成本;

      利用研发的技术积累,降低材料成本(BOM);

      利用DFX理念降低制造成本;

      所有降本增效措施,落实到产品全生命周期。


       
      4. 研发创新与制造深度融合-DFX
       

       
      富士康基于DFX理念,坚持“产品研发不仅是研发人员的事,是整个事业单位的事”。在研发过程中,研发、制造工艺、测试、品质、财务、采购等多岗位参与,达成“研发是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合作”这一理念。
      • 各职位的任职资格(资位)
      • 资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能力要求
      • 资位所对应的应知应会
      • 资位所对应的薪资级距
      • 员工职涯发展路径
      • 概念阶段:重点评估:架构是否合理、零配件供应商交期、生产工艺
      • 设计阶段:重点评估:Second Sourse 验证、团队的合作、DFX
      • 量产阶段:重点评估:试产、量产交期,量产品质管控
      • 品牌打造:
      • BC兼顾:
      • 科技赋能:
      • 旧品新做:
      • 大单品战略:
      • 明晰自身核心优势,紧抓新消费群体:
      • 目前行业龙头匮乏,规模经济、先发优势、科技壁垒等特点的存在,使得行业有望迎来一批百亿市值、甚至千亿市值的预制菜龙头企业的诞生。
      • 预制菜发展空间广阔,有望迎来长期的持续增长。
      • 预制菜行业规模大,有望成为最大的赛道之一。
      • “旧品新做”或是最佳路径——有潜力的产品往往早已存在,但只有经过技术创新,实现工业化的产品,才能真正在市场上构建起竞争力,并持续扩大产品规模。
      • 菜肴工业化是竞争力来源——味之素和日冷有着各自独特的产品研发方式,但最终实现的都是对菜肴的工业化生产。
      • 大单品战略是预制菜企业的核心——核心单品具有强大的马太效应,关乎企业社运,集中资源对核心单品进行培育,不仅能够为集团贡献营收,也能高效占据消费者的心智,实现对其他产品的引流。
      • 日冷核心优势:食品工业化技术
      • 作为日本预制菜业务体量最大的企业之一,最早以低温冷链产业为主,随后基于其“冷链冷库”优势,切入预制菜赛道。
      • 科技力与营销力的完美结合——爆品CookDo:凭借科技力实现的smart烹饪与凭借营销力实现的产品形态调整相结合,爆发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产品上市至今持续稳定增长
      • 营销力:作为日本国民级的食品品牌,其核心优势之一就是构建了强大的品牌矩阵,占据细分消费者心智——目前其在日本已经形成了近50个品牌,包含食品业的方方面面。
      • 科技力: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及长期积淀下来的研发组织体系塑造了味之素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独特的美味设计技术从“美味”的底层拆分为香气、味道和口感, 实现了从科技角度深挖美味背后机理,再现美味的整套技术流程规范。
      • 行业空间广:食品行业是日本最大的赛道,而预制菜则是其中最大的细分赛道。
      • 行业潜力大: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预制菜行业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已持续50余年。
      • 行业发展路径清晰:渠道端从B端优先爆发,C端后来居上,2021年日本预制菜C端份额已超越B端;产品端前期百家争鸣,后期爆品为王。
      • 经久不衰的国民级爆品——产品形态日新月异,但真正收到国民喜爱的品类从未发生太多变化。
      • 2021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
      • 2021年4月,石化联合会联合中电联等15家行业协会联合成立碳排放管理员职业协作组。
      • 2022年6月,《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2年版)》初审过会,前已完成征求意见,预计22年底正式发布。
      • 2022年9月,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进入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 催生新职业:碳排放管理员


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