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2021年,国家发改委分两批对349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统称“工程中心”)开展了优化整合工作,对两者整合重构、合理归并,最终191家获准纳入新序列。
45%的工程中心未通过此次评审的结果可谓相当严峻,显现了国家在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同时也展现出当前部分工程中心定位不够清晰、建设效果不佳,难以承担起服务国家创新需求的重任。但同时国家发改委不再批复新建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部不再批复新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决定,给未通过评审的工程中心带来了一定优势。
下一次评审工作开展前,各处于过渡期的工程中心还有两年的时间。两年内如何突破提升,实现重归“国家队”的目标?经过研究,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在对工程中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实体化运行是更加高效地整合内外部资源,激发组织活力,保证各项职能充分发挥的必然选择。同时,根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积极引导和鼓励实体化运行,尤其是以法人身份运行。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中对工程中心主要任务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包括“推动技术转移和扩散,持续不断地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其技术产品和装备”。对工程中心在推动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能力上的要求,表明工程中心不能再如单纯的研发机构一样,纯粹依靠共建单位或相关企业投入维持运转,必须通过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服务形成盈利能力,保证发展后劲,实现自身工程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及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此次纳入新序列管理的191家工程中心里,超过100家的牵头建设单位为高校或研究院所,其中由高校牵头的52家,占总数的27%。高校和研究院所在技术研发上的优势让其在本次评审中占据了主动。工程中心要牢牢把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实验研究”这一主要任务,重点建设自身研发能力,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对工程中心服务行业发展,研判产业发展态势及需求做出了明确要求。在此要求下,工程中心需深度参与产业生态建设,提升行业影响力,构建对外形象和品牌,以成为行业领军机构为目标,才能更好地达到服务行业发展、服务产业建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