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表示: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逐步实现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转变……加快光伏产业发展。从上述政策宣示中可以看出,国家已经明确未来要大力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预计“十四五”期间,光伏产业将会大步快跑、提速推进。
在科技含量较高的成长型行业中,光伏产业是我国当前为数不多的在供应链上占据绝对优势的赛道。之前,由于推行的政策补贴制度,国内开启了光伏产业链发展壮大和装机量快速增长的“黄金十年”。现在,我们已经建立起从上游硅材料、中游电池组件到下游发电系统的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凭借光伏产业的全套供应链和规模效应,目前已经实现了三个世界第一:光伏制造世界第一、光伏装机量世界第一、光伏发电量世界第一。
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中上游的四个主要环节——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可以说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在2020年也都有长足的发展:多晶硅年产量达到39.2万吨,同比增加14.6%,连续十年位居全球首位;组件年产量124.6GW,同比增加26.4%,连续十四年位居全球首位;电池片年产量达到134.8GW,同比增长22.2%;硅片年产量161.3GW,同比增加19.7%。四大环节生产成本较国际同业普遍低15-20%。
2020全年,光伏装机规模新增48.2GW,同比增长60%,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53GW。2021年光伏行业降本增效仍将继续展开,同时随着光伏技术的更新迭代,融资环境的明显改善,产业推进势头的不断增强,光伏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将会步入快车道。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国内光伏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将会达到70-90GW。
一旦光伏平价时代来临,光伏发电将会成为最经济的电力能源,经济性又会带来规模化,届时,对光伏的需求势必会大规模增长,需求的增长又反过来刺激行业推陈出新、持续改进,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相信中国光伏市场在“碳达峰”、“碳中和”前景的召唤下,在政策引导和产业振兴的战略中,将会进入跳跃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