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他山之石: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是如何炼成的?
来源: | 作者:许智彦 和君国有资本与国企改革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 2025-05-11 | 18 次浏览 | 分享到:
纵观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发展历史,国际领先科技创新高地普遍形成了涵盖多元化创新主体、整合资源的创新平台、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等三层次的创新生态体系。

多元化创新主体方面,包括人才、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新兴研发机构、科技类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尤其注重耐心资本和科技服务商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
整合资源的创新平台方面,以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为纽带建立起来的产学研用相互融合转化网络,打造围绕创新链条、联通各主体的平台,包括成果转化平台、创新孵化平台、产业服务平台、产业投资平台、科技金融平台、资本服务平台等。
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方面,包括人性化软件环境、能动型各级政府、区域硬件环境等,不断优化提升创新治理结构、创新政策环境、区域功能布局、创新文化等。
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依据自身资源禀赋特征组织创新生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形成了国际领先科技创新中心四种主流模式:
一是创新高地型,通过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建立强劲的产业竞争力,如旧金山-圣何塞(硅谷之心)、东京、首尔、都柏林等。
二是科学中心型,凭借顶尖的科研实力和深厚的学术积累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枢纽,如纽约、北京、波士顿等。
三是科学中心+创新生态型,在基础科学研究与创新环境建设上齐头并进,孕育出极大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空间,如伦敦、巴尔的摩-华盛顿、上海等。
四是均衡发展型,在科研基础、创新产业化和生态环境发展方面相对均衡,通过持续开放合作和资源整合维持全球竞争力,如慕尼黑、西雅图-塔科马-贝尔维尤、圣地亚哥、新加坡等。
其中,旧金山-圣何塞(硅谷之心)凭借在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和持续创新,创新高地表现一骑绝尘,其成功经验可总结为:

  • 产学研深度协同。政府、企业与高校(如斯坦福大学)形成闭环生态,政府通过资金支持与政策引导,高校推动技术转化与人才输送,企业加速商业化应用,三方协同驱动技术迭代。
  • 风险投资密集支撑。全球最活跃的风投生态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与管理指导,容忍失败并鼓励快速试错,形成科技创新良性循环。
  • 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倡导“雨林法则”,接纳多元背景人才,推崇共享与协作,允许颠覆性创意自由生长,并通过禁止“非竞争协议”等方式允许技术自由流动,促进创新资源良性发展。
  • 灵活政策与城市生态。政府优化土地规划与税收政策,打造宜居环境与密集社交网络,非正式交流场景激发创新灵感,降低创业门槛。
  • 持续技术前瞻布局。从硬件、互联网到AI与量子计算,硅谷始终引领技术浪潮,通过企业创新与大科学装置,如英伟达的AI基础设施、“夸父”核聚变项目等,保持全球竞争力。

创新不仅需要人才、资本和技术,更需要一个多元协同、开放包容的生态环境。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借鉴这些宝贵经验,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不仅关乎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更是推动全球科技进步的关键所在。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