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机:010-8410-8866
业务咨询:​400-093-2688
警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遗症”
来源: | 作者:本文摘编自和君资本业务合伙人陈一诚访谈内容 | 发布时间: 2022-08-17 | 1202 次浏览 | 分享到:


并购重组问题频发


近两年,并购重组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发生过大规模并购的上市公司陆续暴露出各种问题,很多公司正忙于处理并购重组的“后遗症”。业内对于并购重组持谨慎态度,一方面受注册制影响,投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投资人在经过上一轮充分的并购高峰之后,更加偏重产业逻辑,在投资上更为审慎。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投后整合问题,大部分公司在实施并购重组之后,真正投入到整合中的资源十分有限,往往采用对赌协议降低自身的并购风险,进而带来被并购方虚增收入、隐瞒成本等隐患,给并购企业留下一地鸡毛。此外,在并购实施后,由于标的资产和企业自有资产存在利益不一致、管理不匹配等问题,被并购方带来的新资源与现有资源无法实现完美融合,会导致协同效应不达预期,暴露出经营风险。
 


倒逼上市公司能力提升


过往许多上市公司的投资并购的驱动力并非来自自身的刚性业务需求,而是有很大的金融中介机构推动成分。这种驱动力存在天然的问题,上市公司投资并购本质上只由一种逻辑驱动,即公司自身的业务逻辑。

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首先应基于对自身业务的战略理解,考虑交易双方的业务需求匹配;其次,需考虑收购资产的管理运营与自身业务的协同匹配,达到“1+1>2”的效果;最后,要对标的资产的掌控力有充足的自信,确保并购后管理上能消化。这三点,对上市公司提升投资并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收A是未来趋势

目前,许多A股上市公司经历市值分化后已较为便宜,加之A股上市公司本身存在业务协同,“A收A”逐渐兴起。高市值的上市公司,不妨到存量的A股上市公司中去寻找标的,或许能有意外收获。
 
而监管机构在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方面,一是简化审批流程,尤其是对于体量不大或业务协同较为明显的公司,在流程上可以进行适当的优化、简化;二是在融资、支付方式等维度上放宽条件,一定程度上也将提高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积极性。

*本文为和君资本合伙人的思考与分享,不具有投资参考价值。


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