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已经走入深水区和攻坚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要啃下来任何一块都无异于一场硬仗。而每一个改革举措都有可能触及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人人欢迎,这时候通过“统战”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孤立一小部分落后分子和顽固派,就显得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了。
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中层和基层五个方面。
1、股东
地方国企的股东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地的国资监管机构,也就是各级国资委。虽说国资委只是代表出资人行使相应权利,但实际上与政府是基本一致的,这里不再赘述。不过如果国有企业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或者股权多元化,那就另当别论,因为其他股东的权益都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平等对待。这个时候,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就要充分考虑股东的利益和知情权,事先要进行充分的沟通,求得全体股东的充分理解与支持,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即便改革中途遇到困难,也要团结全体股东与企业一起积极面对,而不任由他们袖手旁观、火上浇油。而实际操作中,很多国企片面地执行国资委或政府的改革要求,忽略了与各方股东的必要沟通,甚至侵害了其他股东的权益,改革进程中自然会遇到很大阻碍。所以说,股东这个“统战”对象绝不能忽视。
2、董事会
国企内部的第二个“统战”对象是董事会。重大改革措施除了按三重一大事项的要求通过党委会前置审批,还要通过董事会审议决策,这就要求国企要充分与公司董事特别是外部董事进行充分沟通。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企业执行董事,也就是在企业有实际职务的董事,平时对企业的情况了解较深入,而且很多都是党委委员,对改革的意义和目标一般都会比较理解和支持。而外部董事平时对企业了解有限,如果只是在召开董事会之前才拿到一些材料,会上就要讨论审议,这对于他们决策确实有难度。虽然大部分董事出于支持改革的良好意愿,一般都会投赞成票。但一旦出现不良后果,他们一样也会承担相应责任,这就让他们不得不谨慎。所以,与董事特别是外部董事事前的充分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
3、管理层
管理层这个群体代表了企业比较广泛的意志,他们肩负着经营管理和深化改革的重任,应该说他们是改革的推动者和引领者,统一战线似乎比较容易。但需要注意的是,地方国企很多都是合并同类项而来,甚至是多元业务和功能的集合体。在集团公司任职的高管,同时也兼任下属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代表着不同业务板块的利益和诉求,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干部和员工负责。所以,当重大改革措施触及这些人的利益时,想求得这些高管们的支持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了。这时候一方面要加强沟通,争取高管们站在长远和整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也要客观评判改革措施,尽可能地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
4、中层和基层
对于中层和基层的统战工作与高层的逻辑相差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层面的人思考的问题不一样。与企业中层谈站位高度、谈全局意识、谈改革意义,他们还能听进去一些,但与企业基层谈这些,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他们更关心改革方案本身是否对自己有利,是否公平公正,是否科学合理。不过我们要充分相信,大多数群众眼睛都雪亮的,明辨是非、通情达理。一方面我们要仔细推敲改革方案,广泛征求干部员工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要向大家详细解释方案的设计原理与即将达成的效果,用真心真意打动干部员工,他们就一定会支持改革、拥护改革。
坦率地说,尽管我们积极努力地去做好各个方面的“统战”工作,但仍然会有一些人因为触及自身利益,从而不讲原则,误解改革、歪曲改革甚至阻扰改革。这时候,我们一定要站稳立场、坚定信心,既要积极沟通,全力争取,又不能一味迁就或者没有原则地妥协。要知道,深化改革也是一场斗争,就像习总书记所讲,“我们要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在斗争中学习斗争”,这样我们的改革才能迎难而上、冲破阻碍,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