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国企改革也要搞“统战”(上)
来源: | 作者:徐洪力 和君咨询合伙人 | 发布时间: 2022-01-01 | 2570 次浏览 | 分享到:

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已经走入深水区和攻坚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要啃下来任何一块都无异于一场硬仗。而每一个改革举措都有可能触及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人人欢迎,这时候通过“统战”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孤立一小部分落后分子和顽固派,就显得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了。


国企外部主要有政府、客户、供应商三个利益相关主体。


1、国企


国有企业外部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是政府,在中央层面,是国家政府,在地方层面,则是省市区各级政府。对于商业二类及公益类国有企业来讲,政府其实是他们的主要客户或直接客户,所以就更应该重视。按理说,政府是推动国企改革的主要力量,没有理由不支持改革。但我们要知道,中国政府是无限责任政府,每天面对的事情千头万绪,国企改革肯定不是最重要的一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才是他们最关注的。所以,在采取重大改革措施之前,国有企业管理者一定要与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主要领导沟通汇报改革的预期效果、面临的困难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让政府合理把握心理预期。只有这样,当改革遇到阻碍时,政府才会为国有企业当好主心骨、做好强大后盾。而反观现在很多国有企业为了能加快改革进程,往往忽视与上级特别是政府部门的沟通,特别是不愿意主动提示风险,当问题发生后才被动汇报,这样就会让政府产生是给企业擦屁股的感觉,改革措施推进自然也受到了影响,甚至会让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对国企管理者失去信心和信任,当然以后的改革也就举步维艰了。


2、客户


国企外部的第二个利益相关者是客户。客户原本应该是企业外部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但国有企业有其特殊性。国企客户一般都是普通老百姓,而地方国企很多时候并不直接面对作为最终用户的普通老百姓,老百姓的诉求大多是通过政府部门来反馈和传达的。比如自来水、燃气、供热、道路、环境、环保这些公用设施出现问题,老百姓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找企业,而是找政府投诉,这是几千年来养成并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保留的习惯,而改革后的政府也仍然保留着相关职能和沟通渠道,要想改变一时半会儿还做不到。所以国有企业在推行重大改革措施之前,一定要充分调研和考虑客户的利益诉求,并与其充分沟通,使老百姓成为拥护改革的积极力量,而不是障碍。应该说,如果老百姓不答应,任何改革都没戏!


3、供应商


国有企业的供应商作为利益相关者,长久以来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很多供应商都报怨地方国企不讲诚信,活好干,钱难要,个别的还存在采购流程不规范、不透明、不公平的问题。与国企打交道多了以后就会发现,他们也有苦衷。一来,因为地方国企很多是地方融资平台转型而形成,大部分企业债务负担重,财务压力大,有的甚至连准时足额发放工资都困难。另一方面,国企资金支出程序相当严谨,而且还要面对定期不定期的内外部审计,让他们不得不谨小慎微。但话又说回来,国有企业作为经营主体进入市场,就要遵守市场规则,要提早适应市场的各方面要求特别是法律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转变观念,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抓紧完善符合市场要求的采购流程、验收流程、付款流程,下大力气解决资金紧张的顽疾,争取早日成为受人尊敬的市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平等合作、公平竞争。这样一来,自然就会得到广大供应商的支持与欢迎,从而使供应商群体成为支持国企改革的一股重要力量。


也许有人会说,国企外部还有一个利益相关者,那就是同行。同行确实是一个利益相关者,但他们既是同盟者又是竞争者,辩证关系有些复杂,在深化改革方面的协作意义并不明显,暂时不列为“统战”对象。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