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当商业调改遇到城市更新,如何让老旧商业焕发生机?
来源: | 作者:和君咨询商业零售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5-11-19 | 23 次浏览 | 分享到:

城市更新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的城市生活。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不仅要提供物质保障,更要成为充满活力与温度的生活载体。在这一背景下,商业空间的调整与更新,正从单纯的业态升级,演进为一场链接人、空间与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当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商业调改也不再是简单的空间翻新,而是成为链接城市生活、重塑消费生态、传承在地文化的核心引擎。从“标准商业盒子”到“非标场景链接”,从“单点商业聚客”到“全域价值共创”,商业调改正以全新逻辑,驱动城市更新进阶。

商业调改底层逻辑:从“空间填充”到“价值链接”

过去,商业调改聚焦百货、购物中心等“标准商业”,以复制连锁模式快速铺满城市空间。但标准化“盒子”在聚合消费的同时,也割裂了城市生活——传统街区衰败,商业与居民需求错位,“商业聚点”反而成了“生活断点”。

如今,城市更新催生“非标商业”补位:老旧厂房、历史建筑不再是简单推倒重建,而是通过“功能重塑+场景链接”,成为城市生活的“补链者”。一方面,深度挖掘本地消费者细分需求(如社区里的非遗体验、写字楼旁的深夜食堂),用定制化业态填补标准化商业空白;另一方面,链接自然景观(河边露台咖啡)、人文遗址(古寺旁的文化市集)、艺术空间(旧仓库改造的美术馆),让商业物业成为城市价值的“放大器”,实现从“空间填充”到“价值共生”的进阶。

模式创新:重构城市商业的解决方案


  • 破局:商业空白区的“反向生长”

城市发展遗留的“商业空白区”(如产业外迁后的闲置地块、老城边角地),反而因毗邻自然景观、生活集聚区,具备“破局重生”的天然势能。以上海张园为例,保留石库门历史肌理,植入潮流买手店、艺文展演空间,让百年建筑成为“最潮城市会客厅”——用“历史基底+先锋业态”,激活区域消费活力,更为城市留住“可触摸的记忆”。

  • 聚势:商圈的“协同扩容术”

面对多商圈并存、主副圈隔离的现状,“慢行系统+特色业态”成为破局关键。东京宫下公园以“商业+公园”形态,用狭长空间串联涩谷潮流区与表参道高端区,借LV、Gucci等品牌渗透生活方式,让分散商业点连成“消费磁力场”,既扩容商圈客群,又强化区域特色标签。

  • 传魂:商业里的“城市记忆”

商业不止是消费场,更是城市文化的“传承载体”。广州永庆坊改造中,骑楼老街里植入粤剧博物馆、非遗手作店、老字号食铺,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消费共生:老居民找到生活温度,年轻人打卡在地文化,商业成了“活着的城市记忆库”,实现文化传承与消费活力的双向激活。

决胜未来:资源与能力的双重突围


城市更新浪潮中,商业调改的核心竞争力,藏在“资产价值挖掘”与“运营能力迭代”里。

  • 资产端

物业价值不再只看“地段房价”,更要评估“文化稀缺性”(如历史建筑的在地IP)、“客群链接力”(能否成为周边居民的生活中心)、“供应链韧性”(能否通过共创孵化非标业态)等,让每一寸空间都成为“不可替代的消费触点”。

  • 运营端


头部商管企业需“向上整合全球资源”(引入稀缺品牌、潮流业态),腰部企业要“向下深耕本地需求”(挖掘社区记忆、居民痛点),同时布局低线城市“填补空窗期”,用“全域协同+在地深耕”,在城市更新中抢占先机。



城市更新浪潮翻涌,商业调改的进阶之路是一场关于“链接、创新与突围”的长跑。从填补生活断点,到重构消费生态,再到深挖资产价值、迭代运营能力,每一步都需锚定“让商业更懂城市,让城市更具活力”。唯有回归人的需求,深耕本地文化,以长期主义的运营思维取代短期开发逻辑才能在城市的进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最终,更新的不只是城市,还有我们对于如何生活的想象。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