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未来已来!六大趋势引领两类公司改革
来源: | 作者:孙子涵 和君国有资本与国企改革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 2025-05-01 | 2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两类公司改革背景


纵观国企改革历史,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作用,自1978年以来,国企改革先后经历起步、探索、进展和深化四个阶段。在近50年的发展中,国企改革始终围绕如何处理政企关系、建立企业自身管理制度等三条主线进行,其中妥善处理政企关系核心在于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并首次提出“两类公司”概念。

两类公司发展现状


组建情况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1家省级国资委改组组建84家(不含试点)省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设立方式来看,根据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布局领域,两类公司可采取新设和改组两种方式设立,其中近90%的省级“两类公司”是通过改组的方式设立。

图1:省级两类公司设立情况(不完全统计)

图片

区域分布来看,平均每个省份成立2.7家省级两类公司,其中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的两类公司总量较多。

功能定位来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大多定位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保障服务、新兴产业引导等功能,目前产业引导已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最为突出的功能,“十四五”期间,省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积极参与产业投资、产业服务、产业制造,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而言,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管理、资本运作等的功能定位是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共同选择。

经营情况来看,超七成省级两类公司资产规模达千亿,而净资产规模在千亿级以上的企业仅为三成;在可公开收集到数据的两类公司中,营业收入在200-500亿元的企业居多,目前尚未有净利润在千亿级别以上的企业。

图2:省级两类公司经营情况(2023,家)

图片

两类公司改革趋势


一是融资方式多样化。两类公司在强化已有的传统融资能力外,探索多样化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并不断探索包含债券、中期票据、信托计划、产业投资基金在内的新型融资方式。

二是股权管理财务化。两类公司对下属产业的管理将以产权为纽带,以市值管理、财务管控为重点,充分体现下属产业的自主经营权,实现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市值管理方面,对其股权进行增持或减持,提高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的流动性,促进国有资产合理估值。财务管控方面,更多的是体现现代企业治理中确定的股东权利,管理资本收益、确保国有资本安全。

三是资本运作证券化。两类公司逐步通过市场化的股权流动,推动下属产业整体上市或主业上市,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混合所有制,吸引社会资本。比如,上海通过股权的划转与流动发展混合所有制,将下属产业公司全部打造成上市公众公司,形成“市国资委—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上市公司”的整体架构。

四是资产管理聚集化。两类公司通过资产管理的“腾、挪、转、移”功能,实现国有资产向优势领域聚集,培育主业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对沉淀资产进行统筹盘活,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实现资产向资本的转化,并将资本重新进行战略配置。

五是兼并收购跨区化。两类公司依托下属核心产业实现同类产业或者产业链相关产业兼并收购,同时也将鼓励核心产业跨区域进行战略并购,培育能够参与全国甚至全球竞争大型公司。

六是产业投资基金化。两类公司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中,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国资力量的做法,较多的采用产业基金模式,出资成立产业基金,吸引广泛社会资本的参与,撬动更大杠杆投向目标产业。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