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双碳”背景下,煤炭企业该向何处去?
来源: | 作者:张宝山 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 | 发布时间: 2024-01-21 | 476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国能源结构总体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煤炭作为我国的能源基础和重要工业原料,2023年以来,受煤炭进口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市场由供需紧平衡逐步向供需宽松转变,煤炭价格向市场价格中枢理性回归。随着我国“双碳”战略决策的实施以及能源结构转型的不断加快,在“双碳”和“双控”目标约束下,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将面临诸多挑战。




供给端




近几年以“增产保供”政策主导,存量产能挖潜几近极限,存量煤矿产能利用率持续维持高位,再挖潜空间十分有限,中短期煤炭有效供给增长仍较困难。


“3060”背景下碳达峰即是煤达峰压制增量。一方面,随着“未批先建”等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表外产能逐步回归表内;另一方面,煤企对未来行业前景担忧,考虑到3-5年的建设时间成本+巨额的资金投资,资本开支意愿较弱。


图片

图1:碳达峰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资本开支意愿


煤质下降或成常态,间接影响煤炭实际有效供给。强力电煤保供政策下,我国煤炭行业洗选率持续下降,致使国内煤炭质量出现下滑,我国原煤入洗率由2020年高点74.1%下降至 2022年的69.7%,2022年已经低于2017年水平。


图片

图2:煤质下降或成常态


煤炭产区集中趋势不改,煤价波动加剧。煤炭生产进一步向晋、陕、蒙集中,一些传统的煤炭调出省变为调入省,加之“公转铁”的实施,煤炭调出的规格、布局变化很大,给现有运力带来较大压力,一定程度加剧煤价波动。


图片

图3:煤炭产区集中度大幅提升




需求端




经济回暖复苏下煤炭需求稳中向好态势不改。IEA预测全球煤炭消费绝对量2025年前仍将保持正增长,尤其印度和东南亚未来煤炭需求增长较快。


图片

图4:IEA 预测全球煤炭消费绝对量2025年前仍将保持正增长


煤炭需求或将在2028年前后达峰,仍有4-5年上行期。煤炭消费需求仍有增量空间,带动煤炭产能周期上行,中期看煤炭消费达峰在2028年前后,仍有4-5年上升期,预计达峰后的峰值平台期再维持十年左右。


图片

图5:中期看煤炭消费达峰在 2028 年前后,仍有 4-5 年上升期




竞争趋势




煤企兼并重组驶入快车道,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我国煤炭行业存在着主体分散、集中度偏低、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是有效化解煤炭行业散、乱、弱等问题的主要举措。


图6:煤炭行业兼并重组驶入快车道,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核心竞争力来自于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及股东背景。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及股东背景等方面。


图片

图7: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




煤炭企业该如何应对?




紧抓煤炭资源不放松,紧盯西北适时扩充产能。作为资源驱动型企业,煤炭资源的获取成为煤炭为主的能源企业的竞争第一要素,从煤炭分布格局及国家探矿方向来看,新的煤炭探矿的获取主要在西北区域,包括陕西、内蒙、新疆、宁夏等地,通过紧抓未来3-5年煤炭供给缺口窗口期,实现产能增长。


推动业务结构转型,延伸产业链对抗行业周期。煤炭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推动煤炭产业链一体化延伸,如进行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来对抗煤炭行业周期性。如中国神华,不断整合国家能源集团(原中国神华集团)煤炭、电力、运输等优质资产,促进产业协同效应,目前已形成了煤炭生产→煤炭运输(铁路、港口、航运)→煤炭转化(发电、煤化工)的“煤电化路港航”一体化经营模式,一体化经营模式可提供稳定、可靠的供应保障和内部消费市场,充分发掘和获取煤基产业链上每一环节的经营利润。


关注煤炭安全生产,筑牢煤炭业务发展底线。近几年来,煤炭保供压力持续,煤矿持续高强度高负荷运转导致煤矿采掘接续严重紧张,安全生产事故频发,2022年,全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168起,同比增加84.62%、死亡245人,同比增加37%,每百吨死亡率提升至5.4%。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将会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阶段性煤炭产量,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停产。


强化煤炭质量提升,形成产品多元化产业结构。通过积极推进配煤战略,优化产品结构,实行“定制配煤+组合营销”模式,为客户提供商品煤定制化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用煤需求,也为煤炭业务带来附加值。


推动煤炭清洁生产,为“3060”目标做提前布局。进一步挖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潜力和空间,离不开煤炭生产方式变革,在此过程中,应推动煤炭开采技术先进化、开采方式绿色化、开采场景智能化,持续推进智能绿色开发利用。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