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8年以来,企业廉洁与合规建设的力度明显增强,成效更加显著:廉洁与合规的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诚信经营、合规经营的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企业认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质量与水平得以逐步提升;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方针逐步落实。
但是,“瑜不掩瑕”。由于廉洁合规建设历程较短,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认识程度不一,尤其是对于廉洁合规建设目的更多是“不要出事”,即不被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受到处罚即可。这种片面认知,导致了企业廉洁合规“被动应付式多”、“业务部门怨言大”、“治标不治本,成本高”等问题突出。我们通过研究分析认为,企业廉洁合规建设的目的有三层次,即:防风险、优管理、创价值。防范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的各类风险,尤其是防范系统性风险、高风险是廉洁合规建设的“基本线”,也是现在企业建设的重点。一是要“保底线”。企业在商业活动中,不能轻视或漠视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比如,早期民营企业存在的偷逃税收、少交或不交员工社会保险等违法行为;某些国有企业权力过度集中,在招投标、工程等领域存在的腐败行为等。从现在和未来看,这些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企业都要坚决杜绝,而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二是要“立高线”。在廉洁与合规的标准层面,首先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其次,还要结合行业、企业实际,建立更高标准的廉洁自律、反不正当竞争等要求。在对于风险控制层面,要从对风险的被动应对,转变为对风险的识别与预防上来。令人可喜的是,一些民营企业,比如京东、百度、东方希望等公司都在加强廉洁合规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文化建设,甚至是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廉洁合规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只有把防范风险与优化企业管理相结合,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运动式”为“可持续”。现在某些企业,片面强调“零风险”,只说“NO”,不想“YES”,可能会出现企业效率更加低下,丧失业务发展机会等问题。一是要追求“均衡性”。廉洁合规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廉洁合规管理既要依法依规进行管理,又要考虑业务运行实际,考虑效率和成本的实际。二是要思考“系统性”。在廉洁与合规体系建设时候,不能简单地从单个管理部门视角出发,不能“各扫门前雪”,要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整体高度,设计体系、制定目标。比如,部分国有企业,监察、审计、法务、财务等多个部门,只是为了“部门管理而管理”、“政出多门”甚至“互相冲突”,导致一线部门“重复在做报告”或“不知听谁的好”。为客户、社会、股东、商业伙伴等创造价值是企业的使命。管理要为经营服务。企业廉洁合规建设的高阶价值就是要以创造价值为导向,在减少各种显性和隐性浪费,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主动思考,同向发力。一是要提升效能。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讲,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规范的治理体系、改变在核心岗位“任人唯亲”缺乏有效监督,既是廉洁合规的要求,又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基础。对于集团型国有企业来讲,形成贯通、高效的“大监督”体系,就能提升效能。近年来,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审计、法务等多部门协同,将廉洁合规制度和廉洁从业文化有机结合,保障了企业稳健发展。2020-2022年,企业面对诸多客观困难,销售收入与利润仍然保持“双增长”。二是要借力创新。无论是伴随着企业面对国际化、数字化等新命题,还是廉洁合规建设的纵深推进,都需要在理念、制度、文化、技术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甚至是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做法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式廉洁合规建设之路,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输出中国智慧。比如,2023年,我们国家推出了《“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就是一个明显例证。“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廉洁合规建设,随着更多企业的重视与实践,其价值也必将由低到高,沿着“防风险、优管理、创价值”的路径,而更加被人广泛接受,创造更多更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