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机:010-8410-8866
业务咨询:​400-093-2688
“硅王当道、新意不断”——2022年中国光伏行业发展观察及2023年展望
来源: | 作者:李丙羊 和君咨询资深合伙人、新能源事业二部总经理 | 发布时间: 2023-02-02 | 1150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俄乌战争、新冠疫情、全球通胀、美国加息等影响下外部环境日益恶劣,但中国光伏行业在国家“双碳”政策的推动下,市场发展势头总体良好,主要特点是硅价横行、稳中有新。我国已经形成了从工业硅、高纯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在各主要环节均形成了一批世界级的龙头企业,中国光伏企业持续主导全球产业竞争格局。
总体而言,2022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具有以下六大特点:

01

行业规模持续放大、光伏消纳显著上升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2年1-10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合计58.24GW,已超过2021年全年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98.7%。结合风光大基地等实际推进情况,以及国家能源局最近公布的“新能源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允许分批并网,不得将全容量建成作为新能源项目并网必要条件”的指导思路,预计11-12月合计新增有望实现20GW-30GW,并且集中式比例将有所提升。根据全国新能源电力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1-10月光伏利用率98.2%,同比上升0.2pct,消纳水平整体较好,得益于电网输电能力建设和储能配套能力提升。

02

“拥硅为王”时代重返、供需错配产业失衡

从2020年中国“双碳”目标提出至今,行业最大的意外是多晶硅价格会飙升到300元/KG以上,中国重返“拥硅为王”时代,硅料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严重影响行业整体健康发展,产业链利润向上游硅料环节集中,电池、组件等环节苦不堪言。多晶硅行业的扩产计划已经从基于匹配终端需求,转向跟随光伏产能扩张。据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分会预测,2022年底我国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20.3万吨/年,同比增长131.8%,全球占比提升至约89%;我国多晶硅产量约82万吨,同比增长64.7%;2023年产能将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99.8%,折合光伏终端装机量超过900GW;产量将达到156万吨,折合光伏产量超过600GW。硅料龙头企业也是赚得盆满钵满,2021年和2022年光伏上市公司盈利前五包括通威、特变电工、大全能源硅料龙头企业。

03

技术创新迭代加速、技术引领产业发展

N型电池大幕拉开。N型三大主流HJT、TOPCon、IBC各具特色。在转换效率方面,N型电池实现对P型电池的全面超越。HJT电池方面,隆基绿能2022年11月公布其德国实验室创下26.81%的世界记录,华晟新能源G12-15BB电池量产效率已达25.2%,目前全行业已公布HJT电池产能超过200GW,已投产约8.6GW,在建约42GW。TOPCon电池方面,10月晶科能源公布其效率实现26.4%,目前全行业已公布TOPCon电池产能接近500GW,已投产57.2GW,在建125.5GW。IBC电池方面,日本Kaneda通过IBC+HJT结构拿下26.7%的实验室效率,隆基新型HPBC电池Hi-MO6组件产品主打分布式市场,预计2023年出货。
颗粒硅异军突起。硅料生产工艺主要分为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产品分别为棒状硅/块状硅、颗粒硅。改良西门子法,成为当下太阳能级硅料的主流制备工艺。2021年棒状硅的市占率达到95.9%。颗粒硅目前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仅有国内的协鑫科技、天宏瑞科以及海外的REC。目前协鑫凭借已投运16万吨的规模遥遥领先。协鑫科技在内蒙古落地的呼和浩特、包头、乌海项目三大颗粒硅基地,标志着协鑫科技规划建设的颗粒硅总产能已达70万吨。

04

“马太效应”明显、一体化布局势不可挡

为了平滑周期波动,上游硅料企业也开始大举进军下游产业。2022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通威股份以价换量中标组件大单。8月,通威股份中标华润电力3GW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项目。投标单价为最低的1.942元/W,远低于隆基2.020元的报价。9月,公司公告,将在江苏盐城投建2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10月9日,通威成功中标大唐集团组件项目。通威是硅料和电池龙头,现在计划做大做强组件业务,完成一体化全面发展布局。
下游制造企业一方面签订长单锁定硅料长单,一方面在积极寻找机会布局上游硅料行业。2022年4月, TCL科技与协鑫集团共同设立一家合资公司,就约10万吨颗粒硅、约1万吨电子级多晶硅等项目展开战略合作。2022年8月,阿特斯公告称拟在2027年前,在海东零碳产业园区投资600亿,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以及年产10GW组件一体化光伏制造产业基地,并包括相关的原料和辅材制造。传统的一体化龙头继续加深和外拓业务版图。大多以参股形式投资硅料企业,在海外布局硅片电池产能,积极拓展光伏玻璃、背板、胶膜等辅材业务,在光伏设备领域也在谋求合作发展。

05

行业扩产大行其道、产能面临短期过剩

在光伏产业,“内卷”一词风靡,然而疯狂扩产还在继续。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扩产周期差异大,中硅料和玻璃扩产周期长达18个月左右,玻璃和高纯石英砂建设周期24个月,EVA/POE树脂扩产周期2年以上,高纯石英砂具有强资源属性,均具备成为供给瓶颈的基本特征属性。硅片、电池建设周期6-12月,组件建设周期3-6个月。2021年光伏制造扩产投资近7500亿!2022以来,光伏产能投资已超过7000亿。过往三年中,可统计的光伏产业的扩产(公告)投资规模已超过2万亿,其投资环节涉及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光伏玻璃等等几乎所有环节。特别是龙头企业动辄百亿的投资(公告)频频出现,跨界者持续涌入,产能投资还在提速,阶段性产能过剩风险加剧,价格战不可避免,是光伏行业发展的系统风险。

06

产业利润分配短期供需决定、长期关注壁垒与竞争强

2022年所有光伏上市企业约15个不同环节业务营收及毛利率数据喜忧参半。硅料环节无疑是最大赢家,享受行业暴利,但同时也给下游环节的盈利能力造成巨大压力。金刚线、生产设备、逆变器等环节均保持着30%以上的毛利率,电站保持相对稳定。硅片、组件、光伏玻璃、储能等9个产业链的毛利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储能、光伏玻璃、单晶硅片毛利率分别下降了30.11%、18.47%和6.18%,跌幅明显。
光伏制造主产业链上的利润分配,长期看是由各环节的进入壁垒和竞争格局决定,但从中短期的动态变化趋势看,则通常由各环节相对其上下游(或短板环节)的供需关系边际变化决定,体现为环节利润的压缩或放大,同时各环节的技术迭代也会对“超额利润”产生影响。

展望2023年

量利齐飞舞、技术催新生

展望2023年,中国光伏产业在国家“双碳”政策驱动下继续向好,硅料进入下行周期后,产业迎来“量利齐飞舞、技术催新生”时代,产业链将迎来健康可持续发展,持续巩固中国光伏在全球光伏产业的王者地位。
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