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关注涉老诈骗案,守护老人的“钱袋子”
来源: | 作者:兰雯钰 和君康养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2-05-21 | 1990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老年人口增多、比例扩大,已成为社会现实,而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将老年人视作侵害目标,将黑手伸进了老年人的“钱袋子”,产生了许多涉老犯罪诈骗。日前,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正式启动,专项行动坚持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箭齐发”,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2020年,北京利合济民投资有限公司精心设计的“以房养老”诈骗案曾引起不少关注,该骗局是:利合济民与冯女士在银行公证,将房子抵押给第三方,每个月靠抵押房子的贷款可获得一笔养老金,然而几个月后利合济民爆雷,第三方收不到利息,就直接找借款人冯女士,若无力偿还高额的利息,便要失去住房。和冯女士同样陷入夺房危机的,还有这件案子其余的一百多位受害者。同年,另一则类似案件涉及受害者八百多人,甚至有一被骗者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涉老诈骗案频频出现在大众视线,有多少老年人奋斗一生的积蓄,短短几分钟就被骗光。我们在气愤、惋惜之时,关注案件,更要关注老年人这一易受骗群体。老年人易受骗,有着主观与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1. 老年人的防诈骗意识不足,缺乏相关法律知识、维权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甚至在被骗后碍于“面子”,选择避而不谈;
2. 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信息辨别意识与能力下降、信息获取途径减少;
3. 部分老年人的孤独感较高,老年人退休后,社交范围缩小,且家庭成员给予的关注不够,致使老年人情感低落,容易感到孤独;

4. 部分老年人过分关注健康,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老年人的视线重点转移到自身健康。

客观原因

1. 法律制度,针对老年人的权益保护制度不够完备、公众监管不到位、处罚力度较弱;
2. 涉老诈骗实施者的犯罪成本低,成功率较高、行骗过程较快、事后惩罚力度较小,甚至看准了许多老年人不愿维权的心理;
3. 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家庭对老年人的支持不足是老年人易受骗的主要原因之一。家人与老年人之间沟通不足,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生活状况无法第一时间获知,便不能及时帮助老年人辨析诈骗陷阱。同时,社区是构成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一方,社区对老年人防诈骗意识与能力没有足够重视,社区中单一无趣的防诈宣传,没能达到切实的目标效果。

著名作家司汤达曾经说过:“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老年人在本该安心享受老年生活的时候,却有着诈骗分子觊觎着他们的养老金。这次的专项行动,打击力度大、整治范围广,可以看出政府部门的治理决心。而与老年人生活更加密切的家庭与社区,也应该加大对老年人的关注力度。社区应组织能够有效帮助老年人提升防骗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家庭成员应将更多时间用于陪伴父母,关心他们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多方共同出力,保障老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帮助老年人度过幸福晚年。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