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新版课程标准引领,素质教育顺势而为
来源: | 作者:蔡小帅 和君咨询教育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2-04-28 | 1037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版课程标准”)。民办素质教育培训机构需要进一步明确做好公办教育有力补充的定位,客观研读课程标准,顺势而为。


01

顺应课程育人的“势”


新版课程标准的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彰显国家意志。“文化自信”成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通过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的课程设置,落实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教育机构应该在课程中提炼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并且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感知。在课程设计上,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课程内容结构化,提升课程系统性,注重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


02

顺应地位提升的“势”


新版课程标准优化了课程设置,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与艺术课程时长分别要达到九年课时总比例的10%-11%以及9%-11%。这意味着素质类教育的重要性地位进一步提升。新版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2项艺术特长,而且要把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学业评价。但是切忌盲目借题发挥,制造新的焦虑。素质教育培训机构要转变教学的思想观念,围绕着教会、勤练、常展(常演)去推动美育教学改革,也应该围绕演出、比赛、展览、研学等策划更多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03

顺应学段衔接的“势”


新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注重“幼小衔接”,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开设学前课程的素质教育机构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帮助更多儿童培养兴趣,提升孩子们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的参与意愿度。积极调整课程体系,争取能与公办校课程体系相辅相成,实现高效衔接。


04

顺应核心素养的“势”


新版课程标准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培训机构应该积极研究课程标准,拥抱核心素养,以小初高一体化培养为出发点,立足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设立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终身成长的学业规划体系,并探索架构以学生为核心的新课程体系,以期实现综合提升学生认知能力、职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