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绿色金融逐渐成为环保治理新工具
来源: | 作者:宋鸿瑞 和君生态环保事业部高级咨询师 | 发布时间: 2022-01-07 | 1337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研究发展基于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各类环境资源权益的融资工具,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强调综合运用行政、金融、科技等多种手段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保障相关目标实现,并围绕金融支持,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至此,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已经形成。


首先,资源环境权益化是绿色金融的核心举措。环境权益包括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绿证”等,融资工具包括资源环境权益回购、接待、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和抵质押贷款等间接融资工具,将环境资源打造成特殊的、稀缺的有价经济资源,打造市场化交易体系,实现了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渠道。以碳排放权为例,相关融资工具包括碳排放权配额抵质押,林业碳汇抵质押、碳资产证券化等碳金融工具。


同时,绿色金融也具备是调动社会资源的普遍功能。绿色金融通过政策和市场机制设计,可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环保产业领域,优化资源在环保投融资市场配置,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壮大、支撑生态环境治理资金需求,是保障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实现的重要金融工具。目前,绿色金融比较成熟的模式是通过信贷、债券、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引导资本支持环保产业技术研发、设备制造、项目建设运营等产业链各环节。局央行统计,2021年一季度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领域的绿色信贷余额为6.29万亿元,支持了污水、生活垃圾、废气等各类污染物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运营,上半年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26.5%,绿色贷款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来环保企业通过债权市场发型贴标绿色债券58但,募集资金142.87亿元。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