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及相关领域的碳排放占比达到18.4%,为仅次于能源行业的第二大领域。农业如何低碳发展?
双碳目标要求下,供应链的低碳转型作为碳减排的有效手段,成为了多方关注的重点。我国企业供应链绿色和零(低)碳发展趋势逐步凸显。减少碳足迹是企业绿色转型的核心命题。碳足迹是组织或个人各种活动所引起的“碳排放量”的集合,贯穿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是低碳供应链的共识性指标。
农产品供应链的低碳化发展将是降低农业碳排放的重要方式。
首先,要认识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碳足迹。农产品供应链是包括一个复杂的伴随碳足迹的过程。根据农产品的生命周期,可对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碳排放量进行度量与分析;具体环节包括:使用土地产生泥土碳排放、农耕种植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饲料喂养动物(牛、羊、猪、海鲜等…)的碳足迹、加工处理生农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运输农产品产生碳足迹(含所有运输环节)、仓储及冷链过程产生碳排放以及包装食品(含其包装材料生产和运输产生碳排放)。


第二,基于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碳足迹测算,设置针对性的减排目标和减排措施,并合理优化农产品供应结构。数据显示,在覆盖全球119个国家、38000个农场的范围内,每年农产品供应链过程中排放的CO2含量约为137亿公吨。如下图所示,运输环节不是多数农产品产生碳排放的主要过程,农作物的碳足迹要比肉制品低10-50倍,可以发现,畜牧和加工环节是农产品供应链产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对农企而言,应针对碳排放的重点环节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


第三,应推动设立农产品供应链减排绩效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通过政策补贴或市场化手段,对供应链中碳足迹低的农产品给予额外支持;设置合理的农产品供应链碳减排绩效评价体系与奖惩机制,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取得一致的减排目标,从而激励他们共同努力,积极实施碳减排措施,进一步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低碳转型。
第四,促进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企业合作,实现协同减排。供应链协作是供应链管理领域的重要主题,一般而言,通过协作减排、合作互助的方式能够实现多方共赢,对农产品供应链亦是如此。对于减排能力较低的参与者,协作减排是其减少碳排放成本的有效途径;对于减排能力与水平较高的创业者,供应链协作减排能够减少其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碳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