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股权设计的心法
来源: | 作者:刘静怡 和君资本投资经理 | 发布时间: 2021-06-06 | 1512 次浏览 | 分享到:

股权设计,即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合理设置股权架构,实现股权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企业长治久安,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践中,企业可从基于内部价值链条的协同、基于产业价值链条的协同、基于公司长治久安的股权逐步稀释、基于同创共享精神的利益和事业共同体的打造等角度来思考如何设计股权。


1、基于内部价值链条的协同

稻盛和夫在其所著《稻盛开讲2:经营力》中提到:“经营力的首要力量是经营者的“自力”,第二大力量——“他力”同样不可或缺。经营者必须善于借助“他力”。“他力”,首先表现在,甄选自己的得力干将,并将其招入麾下。惺惺相惜,才能并肩奋斗。”这段话实则在强调企业的经营需要依靠内部价值链条的协同,不仅仅是经营能力上的有机协同,还泛指创始团队在性格、知识结构上的互补结合。


本田受公众所关注的重点不仅停留在其品牌、产品与销售业绩上,更值得称道的是本田公司创业合伙的“黄金组合”——本田宗一郎与藤泽武夫。二人“双剑合璧”既是基于彼此对使命、愿景、价值观、才华等的认同,也是基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协同以及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追求。


2、基于产业价值链条的协同

从产品经营到企业经营到产业链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与数字化浪潮的兴起,加快了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协同,也加快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协同的步伐,推动着各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与价值链重构。在此背景下,企业已经很难通过孤军奋战成为一方霸主。


股权,作为所有权与决策权的象征,已成为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甚至构建产业生态的有效手段。生态合作伙伴可以包括工厂、渠道,或其他资源合作伙伴。在借助股权构建产业大生态的实践上,不少互联网巨头已用行动进行了完美阐释。阿里巴巴战略性投资“四通一达”,既加速阿里平台电商业务的腾飞,又助力“四通一达”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市值一路高涨。美团旗下的龙珠资本,通过参股投资喜茶HEYTEA、谊品生鲜、乐禾食品、肉联帮、易酒批等多个消费领域头部创业公司,不断延伸其本地生活服务能力与边界。


近两年,产业投资新秀,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也表现出色,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业绩引人瞩目。通过“投资+产业链协同”双轮驱动,华为围绕半导体、5G材料、软件设计、装备检测等各个环节广泛布局,使华为在面临西方国家市场与技术的双重封锁下,另辟蹊径,突出重围,既收获了丰厚的投资收益,又保障了自身供应链,推动国家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3、基于公司长治久安的股权逐步稀释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利用公司股权置换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和资源是常见的发展手段,在公司不断股权融资的发展过程中,股权稀释是必须的,合理的进行股权稀释,能够实现股东和企业的双赢。


举世闻名的福特汽车公司是双层股权制度的创始者,其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早年创业时并遭受控制权之争带来的巨大痛苦。再次创业后,亨利·福特设计了A/B股双层股权制度,使家族牢牢把控福特汽车公司的控制权。1956年福特汽车公司上市之后,股权逐步分散,但福特家族仍可通过持有超级表决权的B类股票有效地控制着福特汽车公司。正因为如此,至2011年福特家族所拥有的福特汽车股份不到2%,但依然享有40%的投票权。


4、基于同创共享精神的利益和事业共同体的打造

合伙制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不断赋予新内涵。目前时兴的“事业合伙人制度”实质上是以人力资本为纽带,打破职业经理人仅为雇佣军的局限,以共识、共担、共创、共享八字决为合伙理念,重构组织与人,促进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相互协同。事业合伙人机制不仅仅是一种激励手段,还是基于同创共享精神的企业战略动力机制,以及企业与人才共同成长的长效机制,因而,事业合伙人机制的设计涉及企业战略创新、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组织关系重构与人才生态建设。


近10年来,Google、Facebook、百度、京东等越来越多高科技企业选择同股不同权的双层股权架构,此类互联网创业团队把控公司控制权的案例屡见不鲜,在资本市场上频繁演绎着互联网时代“劳动雇用资本”的神话。合伙人制度与双重股权架构既有所区别,又具备一定相似之处。借助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完成了创业团队与外部投资者之间长期合伙合约对短期雇佣制的替代,强化并巩固创始人及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股权的设计均有不同的“术”,但终究需要回归到股权设计的“道”,即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中心,以保持控制权稳定、控制权与收益权相平衡、动态配置股权资源为三个基本点。


总而言之,股权结构在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节奏,逐步进行动态调整,以有限的股权资源换取企业成长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类资源,致力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