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水”也要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南水北调”工程定调
来源:和君农业事业部 | 作者:和君咨询咨询师 李锋 | 发布时间: 2021-05-17 | 1792 次浏览 | 分享到:

 纵观中华文明史,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再到京杭大运河,水一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主题,兴水之利,去水之害,惠及今人,更福泽万代。邹庄,一个只有10年历史的移民村,在她的背后是一场关乎大半个中国用水问题的“南水北调”工程。20世纪初,为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中国相继建成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工程,而西线工程惠及的正是广大严重缺水的西部地区。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西部地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 8%,农业用水占到了用水总量的70%以上,单位面积耕地供水量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53%,中国的农田灌溉平均水利用系数仅为0.54,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如果不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也将无法完全解决西部 “渴”的难题。

       而随着全球人口增长,2050年全球对粮食的需求将增加70%,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全球农业用水量(包括旱地农业和灌溉农业)将增加约19%,如果不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用水效率,此数据还将继续飙升。

       即使水资源再多,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终将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正因此,全世界都有一种共识——提升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通过部署可持续、高效的灌溉系统,以保护水资源的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灌溉对空气湿度、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度等参数进行测量,由此精确计算出灌溉用水需求量,可有效提高灌溉效率。

      在智能节水灌溉领域,以色列、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地区走在了世界前列。

      以色列的农田与温室大棚几乎实现了喷灌和滴灌100%覆盖,其灌溉系统普遍实现自动化管理,灌溉控制器能够控制十几路的电磁阀,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长势等因素自动进行灌溉,系统内存有多种灌溉程序,浇水时间可按日期设定每次每路灌水起始时间,控制水、肥比例,实现用水、用肥的精确自动化管理。而这一巨大变革背后正是滴灌技术的发明者、水肥一体化技术领先者——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其最新推出耐碧特(NetBeat)平台,该平台可综合应用物联网、传感器、云计算技术,整合主控单元、田间终端、云端软件、动态作物模型、传感器、水肥系统等,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水肥建议,并根据环境变化实时调整灌溉策略。这一智能灌溉解决方案可有效节约用水、肥料、人工,极大降低投入成本。

      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覆盖率也达到50%以上,节水灌溉系统同样普遍实行智能化管理。美国加州地区已经形成智能节水灌溉产业集群,在产业领域引领全世界之先;澳大利亚的微灌系统采用补偿式滴头及微喷头,微喷头上的均流器使其具有压力补偿作用,当压力变化时仍能保持出水均匀,并提供各种喷洒模式,满足作物不同时期的灌溉需要;法国研制的DOSATRON肥料、农药混合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该装置依靠水压驱动便能够调节农药浓度;日本已经实现了地下管道灌溉,并且管网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给水控制设备也较完善。

     能灌溉行业迅速发展,在其他国家已经有了大规模成熟的应用。在中国,目前以滴灌、喷灌为主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正慢慢普及,以大禹节水、天业节水等为代表的国内节水行业龙头在不断进行智能化升级,加大数字节水投入比例。大禹节水完成了对慧图科技的增资,布局智慧水务服务,为客户提供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水务应用软件服务、基于水务行业的专业数据采集及基于云平台的水务行业软件大数据分析应用服务能力。

     节水是一种世界共识,未来,随着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智能灌溉的普及率将越来越高将有效解决传统水肥滥用、日常管理成本高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变革,世界终将解决“渴”的难题。


获取更多农业资讯,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和君农业事业部  官方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