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产业园、创业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是重要的也是耳熟能详的各类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的平台载体。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农高区,是皇冠上的明珠,是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最重要的载体。
到目前为止仅有四家国家级农高区。物以稀为贵。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最早的一家,于1997年批准成立,发展至今,杨凌的品牌价值已近千亿,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博览会每年成交额超过1千亿元。2015年,批准成立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山西晋中和江苏南京两个示范区。此外,还有20个省级农高区,以及无级别和筹划建设中的13个农高区。
已经成立的四个农高区,有非常突出和明确的主题,而且主题和各农高区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及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紧密相关——杨凌农高区以“干旱半干旱农业”为主题,黄三角农高区以“盐碱地综合治理”为主题,晋中农高区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南京农高区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以上四个主题,都涉及到破解农业现代化、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难题的重要方向。
2018年01月29日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未来我们计划到2025年,国家要布局不超过30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我心目中,我希望一个省能有一个示范区。”
但农高区不会是普惠福利,国家的标准是高标准、宁缺毋滥,哪个省先上要看他们的工作努力和工作基础。示范区的遴选标准简单概括为“四看”:看定位、看基础、看集聚、看支撑。
一是看建设定位是否准确、主题是否鲜明。要找准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交汇点,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接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东北黑土地保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沙化治理、设施农业升级、种业自主可控、林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生物安全屏障、“一带一路”、提升大豆自给率……
二是看建设基础是否扎实。示范区有明确的四至范围,而且主导产业有一定的规模,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三是看创新资源是否集聚。在创新资源集聚过程中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要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
四是看地方政府重视程度。政府主要是搭建平台、完善政策、营造环境,看看政府是不是真正重视、真心支持、真诚服务。
获取更多农业资讯,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和君农业事业部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