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超级猪周期
来源:和君农业事业部 | 作者:和君农业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0-04-02 | 227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9年,猪肉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涨幅大,速度快等特点,同时猪价创历史新高,上涨幅度为历次猪周期之最,堪称“超级猪周期”。

由于疫情反复、补栏受阻,本轮“超级猪周期”产能恢复速度低于历史同期,2020年供给缺口继续扩大,预计高猪价将至少持续到20203季度。

从猪周期的自身规律来看,上一轮猪周期中积累的过剩产能逐渐出清完毕,18年年中启动的新一轮猪周期正处于周期波动的上行期,存在内生上涨的动力,其次20188月传入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由于传染性强没有有效疫苗,加之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利违规运输带病猪肉,非洲猪瘟很快传遍全国所有省区市,非洲猪瘟的爆发导致了大批生猪受到感染加速了供给端的减少。此外,近年来环保政策对生猪养殖产业的影响逐渐加大,生猪养殖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高、污染大,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各地方政府在环保政策执行上层层加码扩大化以及我国推行的规模化养殖策略导致不符合规定的养殖场、大量散户退出,加剧了生猪的供给短缺。

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的“自繁自养”、工业化封闭式养殖企业,在本轮周期中迎来了极高极润推动下的快速发展期。本次“超级猪周期”将加速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倒逼养殖业提高疫病防控水平,国家更是对产业宏观政策做了重大修订,曾经大力倡导的“南猪北养”的格局也被彻底打破,也就是说本轮周期不仅仅是价格周期,更是极大推动产业重塑的机会。

中国养猪产业的三大关键问题,在疫情之下也暴露无遗:

1.    生产效率低。生猪养殖管理的规范性较差,信息化基础较为落后,数据管理能力不强,智能化水平不高,受疫病影响大,无法对养殖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动态管理,同时目前生猪养殖的产出效率较低,行业内企业无法经受大幅波动带来的短暂性损失。

2.    交易问题多。交易链条过长,从养猪场到屠宰场中间间隔猪经纪、猪贸易商等多个环节,并且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无法保证执行标准化的交易模式就会滋生风险;另外我国养猪仓储物流问题多,保护措施不强,且较为刚需的冷链等功能薄弱,终端产品不可追溯,整体交易成本偏高。

3.    金融资源匮乏。目前中国养猪产业信用基础差,遇到疫情等急需资金补栏等情况时贷款较为困难且信贷成本高,可以对接的金融网点也比较有限,结算支付也存在困难。本次猪瘟,众多企业、养殖户蒙受了巨大损失,而市场上没有较为合适的猪价对冲&避险工具,无法对未知的风险进行对冲或规避。

应对上述三大问题,企业与行业整体的效率提高是核心命题。一方面行业内企业自身需弥补短板,遵循“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等方向提升自身实力,并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促进效率提升。另外一方面,由于高标准的产业基础设施服务成本高,搭建工程庞大,行业呼唤平台型企业来承上启下,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重构传统产业的价值链,搭建赋能平台,提高产业上下游生产要素、关键信息的流动效率。从企业生存发展趋势来看,其竞争优势越来越体现在软实力上,即无形资产或组织能力,而非有形资产或外部资源,小型养殖户及各大行业内企业,可以重点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非必要资源便可借助外部平台型企业适当外部化,比如仓储、物流、金融、信息化等,保障自身效率、效益的同时,开拓新的增长点。

无论是养殖主体还是产业服务主体,各类公司竞争的核心在于实现猪场的“降本增效”,新环境下,树立“降本增效”为核心的理念是业务目标也是核心能力构建的出发点,应当成为公司的核心价值理念。

如何弥补自身短板,增加企业免疫力,把握周期和风口,是农业这个收益低、收益慢、产业风险不可预测且难规避的产业内所有企业都必须思考的命题。

获取更多农业资讯,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和君农业事业部  官方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