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是引导各项具体经济、社会政策的纲领。
我们国家正是通过持续的五年规划,汇聚智慧、研判趋势、指明方向、形成共识、集中资源、实现突破,既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充分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始终保持历史方向感和战略定力,朝着既定目标前行。
结合时代背景,十四五规划尤为重要。“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环境的不确定日益增强。新冠疫情后的世界将会怎样?中美关系又将走向何方?国内新动能何时能规模出现,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我们没有办法准确预测,毕竟未来不是宿命的,而是事在人为。这也决定了,“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十四五规划是未来五年的开端,为我们指明方向、汇聚资源、激发动力。
我们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留在后面的都是硬骨头,这既是困难,也是潜力,通过深化改革,我们可以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实体经济的竞争力;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尽管遭遇逆流,但“开放融通、合作共赢之路”必须坚持,世界足够大,容得下更多国家共同繁荣与发展。
未来五年,我们要重点做好科技突围。我们追求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持续激发新动能。“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一点我们在近几年体会尤为深刻。在保持国际开放合作的同时,我们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未来五年,我们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双循环”战略,我们有巨大的能量:我们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我们拥有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我们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还有一点至关重要,我们都拥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不管前路如何,对未来、对国家、对自己,我们都保持明确务实的乐观,积极从事创新创造,用行动去实现未来。
中共中央将于明日(30号)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