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并置顶,即可获取更多房地产专业数据资讯、研究报告、深度干货。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联系我们。
■ 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产城原创系列
■ 作者:和君资深合伙人,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主任 彭锐博士
■ 阅读全文大约需要15分钟,欢迎转发朋友圈收藏阅读
新基建对产城综合运营商意味着什么?
从2018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首次在中央会议层面提出“新基础设施”建设以来,新基建频频出现,已成为政经热词,今年以来不少地方国企邀请和君产城事业部的合伙人讲授新基建相关课程便是明证。
链接:何为新基建?
按照发改委今年四月的公开解释,新基建包括三大类内容:
1、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2、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3、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探究新基建大热背后的原因无非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面对中美摩擦和新冠疫情等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发力新基建成为主政者们实现“六稳”、“六保”,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科教兴国,促进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深度发展,以产业、人才、资本等争夺为表征的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城市软实力特别是城市治理能力、城市服务能力和城市创新发展能力成为城市竞争的关键,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新基建成为城市运营管理与新技术深度结合以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新基建对于以产城综合运营商为定位(至于如何理解产城综合运营商,我将专文论述)的很多地方国企,特别是城投建设类和区域开发类公司来说,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一阵风潮,还是重大发展机遇?因为“新”,善于开发建设的老革命们存在知识盲区,也是因为“新”,人们往往心存疑虑,对未知带来的不确定性天然易于产生排斥和否定的情绪。面对汹涌兴起的“新基建”潮流,困惑、疑虑最终转化为焦虑、茫然是我们观察到的很多产城综合运营商的真实写照。
NO.1
意味一:
新基建是产城综合运营商的一项新业务
新基建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因此属于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业务,这同地下廊道、交通设施、文体教育设施、河道治理等类似,其投资必然以政府主导,市场化为辅助。与传统基建类似,通过PPP、EPC等方式,政府将委托企业完成新基建的部署任务,当然很多城投类企业甚至还要承担新基建的投融资功能。总之,对于产城综合运营商来说,这会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之外的一项新业务。但是与传统基建不同,由于融合了大智物云移(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一类的新技术,要做好这项业务,对企业在能力和团队方面都挑战巨大,而且会面临BAT和华为等互联网巨头和高科技龙头企业的正面竞争。例如,近期一些高科技公司就在智能公路建设投标中胜出。
NO.2
意味二:
新基建是产城融合运营商融资的新概念
春江水暖鸭先知,早在3月份武汉疫情仍然焦灼的时候,一些敏锐的产城融合运营商已经开始研究政策、包装项目,争取政府的专项债及各类资金。数据中心、大科学装置、科创园区、新型研发园区、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新基建”项目陆续面世。方向符合政策导向,加上积极财政政策,新基建项目成为政府平台公司融资的新概念。
5月份,证监会联合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基础设施REITs,这对地方政府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也给产城综合运营商的融资开辟了新的路径。在《通知》中明确基础设施REITs将聚焦于新基建、交通、能源、仓储物流、环境保护、信息网络、园区开发七大领域,新基建首当其冲,而后六大类也都有新基建的影子。
NO.3
意味三:
新基建是产城综合运营商培育核心能力的“催化剂”
如果只是把新基建看作是一时兴起的新业务,解决融资难题、包装项目的新概念,那么新基建很可能跟前几年兴起的文创园、孵化器、特色小镇或者电子商务基地一样成为一阵风潮,风停后不少企业留下一片运营艰难形同鸡肋的资产,自身的业务和能力都毫无改善。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企业自身培育核心能力的催化剂,情形可能完全不一样。
首先,我们需要站在人类技术与产业发展史的角度重新认识新基建。以发电机和发动机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首先通过以铁路为主的大型交通设施把煤炭运往电厂,然后利用发电机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接着再通过输配电设施把电力运送到千家万户各个用电终端。这一切构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基建”,利用这些基础设施,人们再发明了电视、电灯、电报这样的应用,大幅提升了生产力并改善了人类生活。类似地,今天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人们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获取数据或者称之为挖矿(从实体空间生成并获取数据),并经由5G的高效传递(类似铁路),然后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将数据转化为数据智能,最终需要更多的像当年的电灯电话这样的应用创新,将数据智能应用到大健康、金融、制造业等各种应用领域。因此,新基建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基础,是数字经济的支撑,可以说未来人类社会经济将更多的依托于“新基建”而存在,是参与未来产业竞争的必要条件,谁掌握了新基建谁就掌握了未来社会经济的命脉,谁就可以通过平台化建设,建立“类似收税”的商业模式,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因此,作为面向未来的产城综合运营商,在新基建领域有所作为,掌握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产城运营基础平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根本。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其次,新基建如此重要,那么通过新基建产城综合运营服务商应该培育什么样的核心能力?答案非常明确,就是积累产城运营所需的数据资产,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数据智能。无论是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还是新基建,可以产生大量与城市和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数据,他们涉及了交通出行、生活消费、健康医疗、教育文化、企业生产、物流配送、商业往来等方方面面,本次新冠疫情利用大数据进行防控已经显示了相当威力,这还仅仅是利用交通和通讯等单一数据来源的简单应用。可以想象,如果能够打破数据孤岛,深入挖掘城市治理、城市服务和城市产业创新中的各个痛点,用数据智能去攻坚克难,相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还能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目前BAT为首的数字经济巨头们提出的城市大脑、智慧城市等解决方案还只是城市数字化运营的初级产品,未来进一步升级完善的空间巨大。在整个产业生态中,数据具有基础性和敏感性的双重特性,把数据沉淀在本地国企,特别是产城综合运营商手中,并依托这些数据资产通过外引内育的方式培育数据智能,建设数字化应用平台,是符合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国情的必然选择。
最后,如何通过数据和数据智能形成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坦率的说,即使领先的企业目前也都在探索之中,尽管我们与我们的一些合作伙伴和客户已经在“工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智慧医疗、“智慧物流+金融赋能”等许多应用场景进行大胆创新和尝试并初见成效,但是距离“成功成熟”还有较大距离,正如此,才说明这个领域想象空间无限。对于企业来说,第一步应根据自身资源和业务特点、所在城市发展需求及政府要求,选择细分的业务场景,如选择做智慧交通中的智慧出行或者无人驾驶等等,业务场景可以选择多个;第二,根据选择的业务场景整合资源,重点是数据资源和技术资源,搭建数据平台,创新业务模式;第三,组建专业化、市场化、轻资产化的专业运营公司在上述具体的业务场景开展业务;第四,对公司数字化业务板块进行平台化改造,根据业务要求,结合国资国企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建立“准公益性+市场化”的总部平台和市场化的专业化子公司相结合的平台化企业。
NO.4
总结
理念决定方向,思想决定行动。面对新基建的热潮和确定的数字化、智能化大趋势,产城综合运营商对新基建业务认识的高下将决定他们未来业务发展的水平。未来以来,能否把新基建这个核心能力构建催化器理解到位、规划实施,决定了产城综合运营商们的未来。
(如果您对本文感兴趣,欢迎添加微信:thu-ppr,与本文作者交流,添加时请备注“新基建”)
好东西就是要多分享,如果觉得不错,
请关注公众号并分享朋友圈哦
官方小助理
获取更多干货、答疑及加入官方微信群,欢迎添加产城发展事业部官方助理微信号:hjccfz
往期精品原创文章:
微信号 : 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