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咨询需求表现来看,地市及以下级别国资改革的咨询需求一直都有,但最近一段时间需求陡增。为何此时的各个地市、县区对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需求愈发迫切,又有什么样的落地实践路径,笔者根据一线经验与行业观察,谈谈粗浅的看法。
地市及以下级别国资国企改革的辨证施治(上)
回顾改革开放的40年,中国经济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浪潮,取得了非凡成绩的同时,也正在步入经济转型发展的深水区。中国在继续主张经济全球化和全面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为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发展的透明性,“营商环境、资本市场、国企国企”等方面的改革大斧正在坚决、持续、有力的挥动着。其中国企改革始终是基本经济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在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国资监督体系改革、股权结构改革等阶段之后,2013年至今,以“分类监管、混改 ” 为主 题的更深层次国企改革号角吹得既洪亮,又持久。
概观本轮国企改革整体情况,成绩斐然,但存在明显的区域时差,产业时差。当前诸多央企、省属重要国企完成了尝试了资源整合、调整布局、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改革路径,抢占了产业龙头位置,增强了 企业 综合竞争力,完成了一步历史跨越。 而多数地市及以下级别国资监管系统与国有企业由于地区发展程度、产业结构、历史背景的巨大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国资国企改革进展参差不齐,国资监管成熟度差别很大,尤其是很多区县级国资企业改革进程严重落后。 行百里者半九十,地市及以下级别国资国企的改革标志着本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全面落地和深化,是本轮国资改革最后一程的冲刺。
从实际咨询需求表现来看,地市及以下级别国资改革的咨询需求一直都有,但最近一段时间需求陡增。为何此时的各个地市、县区对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需求愈发迫切,又有什么样的落地实践路径,笔者根据一线经验与行业观察,谈谈粗浅的看法。
【辨证】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次地市级的国资改革浪潮,必须从背后的历史沿革和内外部问题说起。
地市及以下级别的国企从历史沿革上来看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就是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前身往往都是片区或项目的开发公司(尤其在县区级的国企中融资平台很分散);第二类是公益类企业,其初期往往是由于政府主管部门根据政府意志出资成立,比如环卫、园林、水利、公交等,近水楼台先得月,握有土地、特许经营权的地市一级国企在城市公共事业服务方面有着天然的先发优势和市场基础;第三类是地区的支柱型产业公司(集团),此类公司和当地的支柱产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实际情况是实力基础薄弱的地市、县区级国有企业鲜有成形的产业化企业。
如果从内部发展找原因,不加分类分析的话,发现国资系统面对的问题很多很复杂,任何一个国企原员工都能洋洋洒洒的说出盈利能力不足、主业不强、同质竞争、交叉重叠、体制机制僵化、融资困难、人才不足等问题,促成各地市国资系统急切地寻找出路的往往都是最紧迫的问题——偿债压力,即随着融资难度升高和成本日益恶化,原“大投资、大建设、大举债”的模式实在难以为继。这个问题已经愈发严重到火烧眉毛,差点就病至骨髓。多数地市、区县级别国资国企的输血与 造血 系统都出了问题: 输血方面,国有企业平台公司一直以来依靠输血解决区域开发投资建设任务,但43、62、87号等文件出台后,国家在政策层面对政府平台性企业的融资提出新的规范和要求,国有企业通过政府举债经营已经被锁进了铁笼子,平台公司与政府关系不得不需要被重新梳理和定义,不再增加政府债务(显性+隐形)成为了建立新型政企关系的基本要求; 造血能力不足一直是地市级国有企业的弊病,表现为国资企业市场化盈利能力普遍不足,对于政府和财政依赖性偏大,尤其是平台公司这种现象最为严重。
当然这种紧迫的、直接的问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去应对,但这种措施一般仅仅能够治标。处理紧迫的问题同时不能停止对治本的思考。如果去寻找根本原因,那就需要跳出内部视角,从外部环境变化找原因。不难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各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也悄然转变。各地市经济结构将从现有的侧重于土地开发、重大项目建设和区域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向“区域软环境改善”、“区域品牌打造”以及“产业集聚集群发育发展”等方向发展,国资系统企业的角色也将从“建设开发商”向“城市运营商”与“产业运营商”转型。根本问题是地市级国资企业对于时代发展需求的快速变化适应不足。所谓的地市级国企“战略定位缺失、产业方向不明、国资监管机制不成熟,企业现代化管理任重道远”等等问题,在这一维度的思考下是可以找到共同参考的坐标。如何能够标本兼治的解决急迫问题与根本问题是地市、县区国资委最亟待得到的改革药方。
正所谓“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重组整合、混合所有制度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与资本运营公司”等本轮改革的热点词汇都是国资改革的重要手段,皆有“一石N鸟”“一箭N雕”的作用。每一种改革手段都犹如一味上好的药材,实际药方需要结合各地国资国企病理,根据每味药材的功能与药效的差别,按照剂量或多或少、次序或前或后进行调配。明察病理,熟悉药理,才能使地方国资国企病症标本兼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可持续发展。
下期预告
【施治 】
敬请期待
获取更多干货、答疑及加入官方微信群,欢迎添加产城发展事业部官方助理微信号:hjccfz
微信号 : 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