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民宿已成为旅游业不可或缺的服务设施。各地把开发民宿当作建设旅游系统的重要基本任务。中国旅游民宿业已建立起技术评价体系,《旅游经营者处理投诉规范》、《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精品旅游饭店》等四项行业标准经由国家旅游局批准,从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民宿产业的市场需求迫切,行业规范明晰,然而在各地发展却命运迥异。本文分析了四处地方文化差异对民宿发展迥然不同的效果,正所谓:湖边替罪羊,公园变私藏,万家庇寒士,西南见阳光
NO.1 湖边替罪羊
点评:看湖边,蓝绿藻成了污染罪证,放长眼,警惕外部入侵是心底隐殇
经过七八年不管不顾的野蛮生长后,高原环湖民宿群已成为美丽传说,当轰鸣的推土机开过,一千八百六十多座民宿带着各自传奇故事,随高原寒风飘散。就像山顶上飘过的七彩祥云,当你仰望绮丽色彩,转眼便消散无垠。高原环湖民宿群终于成为污染湖水的替罪羊而被驱赶。站在历史长河回望,笔者更愿意相信,这是地方对外部资本势力侵占本地环境资源的抵抗行动。世居在这片高原的少数民族们,曾遭受过蒙古铁骑践踏,因此历朝历代对外来势力入侵都保持高度警惕和抵抗。
NO.2 公园变私藏
点评:历代富豪歇凉地,国际都市后花园,好货自古卖好价,小资情怀终无缘
莫干山曾经被誉为长三角城市群小白领们寻梦撒欢的郊野公园,近几年有多座精品民宿逐渐转营高级会所,高墙大院,铁门紧闭,成为私家藏品。在山路上,小白领们不时遇到拉上窗帘的豪车出入这些“精品民宿”。其实早在民国初期,莫干山风景区已被外国资本入侵了,同期的江西庐山东谷至今仍保留着美、英、法、德、俄、芬兰、荷兰、奥地利、意大利等二十多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别墅群,在开放的民宿投资市场中,资本对优质民宿资源的攫取,使得小资们黯然神伤。
NO.3 万家庇寒士
点评:增城旅游资源过于平庸,但其地理位置在大湾区里又过于显赫。增城人以娴熟的商业品牌运营手法,给平庸资源挂上金字招牌,这正是增城“万家旅舍”发展战略的过人之处。
广州增城“万家旅舍”平台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平台牵头,大众创业,走“融资源、搭平台、建模式、创品牌”的发展道路,旅舍经营实施统一策划、管理、营销,推动行业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
2014年增城区政府启动“万家旅舍”计划,组建“广州增城万家旅舍管理有限公司”运作民宿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农户自主经营、企业经营、“农户出房屋、企业出资的合作经营”及出租屋特色化运营等多种发展模式。
2016年,通过建立“万家旅舍”电商平台,扩大宣传销售渠道,实现销量增长,“擦亮”了增城民宿旅游品牌。至2018年,已推出16条精品旅游路线,开办了600多家民宿单体。
增城区在广州人心目中只是丘陵农业区,旅游资源等级简直不值一提。笔者在2019年4月考察了“万家旅舍”,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大理洱海边上民宿人的缤纷激情。
后面两张照片读者看到了烂尾楼?笔者却仿佛看到了安藤忠雄的影子。增城民宿精品设计水平比之当年大理洱海民宿已是“一日千里”。令笔者更加感慨的是地方文化差异,那边厢用推土机送走了民宿人,这边厢万家旅舍对民宿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增城山丘农业区自古就是客家人聚居地,地方传统文化是“四方游子,落地为家”。各路民宿投资人投奔到增城“万家旅舍”公共品牌旗下,投资人或向村集体租地开发,或与村集体合资建立旅游专业合作社,村民或用自家房屋经营,或以宅基地入股旅游合作社。“广州增城万家旅舍管理有限公司”最终经营目标是把旗下各经营单体,包括租地开发的外来投资者,自营的农民,旅游专业合作社整合成股份上市。当农民持有原始股份,就不必挖空心思去反悔土地租金太低。民宿投资人可以专心耕耘梦想花园,不用担心村民毁约收回房子,不用担忧成为环境污染替罪羊。民宿人在大理的“去”与增城的“留”之间自然感悟到春秋冷暖。
NO.4 西南见阳光
点评:西南某地是民宿旅游后发之地,借鉴了先发之地的功败垂成,其发展策略体现出足够的智慧与灵活,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因笔者正参与西南山地民宿示范区开发计划,不便提前披露,只好暂隐其名。项目地距离城区近百公里,紧靠省级风景区控制线。地台海拔700米左右,比主城区高出300米,是消暑避夏好去处。之前当地政府努力开发旅游服务区,无奈资本市场却不感兴趣。难点恰好在于“避暑胜地”的气候特点。聪明的读者会问“夏凉,那么冬寒呢?”,的确,我国高纬度地区即北方省份以及滨海地带的旅游产业,尚未能给出令资本市场安心的答案。游客在夏季因气候清凉而来,秋冬因气候寒冷而去(笔者当下正在哈尔滨工作,深知“冰雪旅游撑起北方冬季旅游市场”的神话只有策划大师自己才相信)。旅游景区的酒店、娱乐场所、体育场馆、商店、餐厅等服务设施超过半年时间门可罗雀。资产收益只能预估五个月,投资回报率十分难堪。在此项目中,笔者要解决的难题正是如何提高民宿示范区的资产性收益,保障投资人有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当地政府也努力提供阳光政策:
1)在风景区外围开发山地别墅,吸引外来资本入场。地产商支付项目地几条自然村土地的整理费用,土地被政府收储后,按“熟地”标准在土地市场“招拍挂”,用地性质是“文旅用地”,要求定向开发民宿示范区;
2)把旧村屋场地规划成民宿示范区。政府特设“点状征地”优惠政策,按照老宅房屋基底面积计算土地出让金。房屋外围土地包括林地、晒场、菜地、果园、道路、河滩等非基本农田的农业用地也被政府收储,由民宿投资人向镇政府租赁使用。政府供应民宿建设用地,这项阳光政策给了民宿投资市场极大信心;
3)民宿建设用地持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对地上原有旧物业修葺后可领到产权证,产权明确就能打通资本市场,以房产做融资抵押。政府承诺待民宿建成开业后,分期返还部分政府净收益。免缴城市建设费,减征部分税种。作为优惠政策的对等条件,也为避免开发房地产嫌疑,该处民宿产权在十年内不得交易。当地政策已经给民宿人留下充满阳光的资本运作之路,读者能猜出怎么走吗?
4)政策扶持已是暖意融融,该轮到投资人考虑“秋冬寒季如何经营?”这件生死攸关的大事了。其中:打造跨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以旅游资源换取产业资源,借助风景区作为民宿示范区地理标签,以山地别墅区人口作为原生客源,针对景区观光旅游和别墅区短住客源的需求设定服务项目,针对城区周末度假市场构建服务功能,这些都是笔者当前考虑的基本策略。至于输入哪些商业服务项目可适合寒冷季节经营?搭建怎样的业务平台?暂不便透露。可预告的是必然采取诸业“生态协同”发展。读者可在我团队微信公号《和君产城》中查找《商业模式观察:温泉度假村的“生态协同”发展策略》,那篇文章其实已透露出笔者许多经营策略。
结语 获取关键资源
点评:建设用地政策对民宿业发展至为关键。不要相信:小资情怀+老宅子=民宿。
本文提到四处地方民宿发展状况。至于土地获取方式如何影响民宿产业发展?这个问题留给聪明的读者自己去分析。
开发民宿对地理位置要求甚为严格。首要条件是位于大城市周边,尽量不超过2小时车程。其次是全年适合经营时间尽量长,从这两点要求看,高纬度即北方地区很难满足要求。业界也有一种声音说“用三个月赚够一年的钱”,经营策略虽可变通,最终发生“雪乡宰客”则是必然。
笔者参与的西南山地民宿示范区正在推进,后续故事读者可期。【全文完】
微信公众号 : 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
联系我们:hjccf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