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里,基本都熟悉阳朔,即使没去过也是耳熟能详了。黄花镇呢?出了广东就少听说了吧,你会问我:这两地为什么扯到一起?告诉你,我能用下方一张照片代表这两地真实风貌,够神吧?这两地都开展了全域旅游,阳朔在先,黄花在后。更神的是这两地我都常去溜弯。全域旅游,地大广阔,资源分散,主体众多,利益迥异。如何整合?如何启动?如何运营?如何健康发展?这张神奇照片里的故事能回答你的四个问题。
商业模式设计之:全域旅游驱动机制观察
NO.1
阳朔县全域旅游驱动机制观察
以当地专管官员视角来解读阳朔全域旅游发展,就是“通过全域旅游的实践,实现旅游的空间域、产业域、要素域和管理域的完备”。
怎样实现全域旅游各“能力域”的完备?阳朔县政府以市政基础建设作为初始驱动力,政府按照旅游规划路线修建了四通八达的乡村道路,方便游客探究乡村隐秘景点。开放当地旅游客运市场,欢迎社会资本进入,建成形态丰富的交通系统。游客可选择公共汽车,旅游专车,共享汽车,电动单车,共享单车出行。在乡村驿站绿道上也随处可见徒步游客。官民共建的交通系统完备了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条件。阳朔县的古村老屋修缮,厕所改革,垃圾污水整治等系统工程都采用官民共建共治方式。
阳朔县更高价值的驱动机制探索是建立“漓江大景区旅游生态补偿机制”,依托此共享利益驱动机制推进漓江、遇龙河景区的“四统一”市场行为规范管理。沿江风景区农户每年享受景区收入总额10%的分红,有6万多村民直接受益。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漓江、遇龙河沿江风景区村民人均分红700多元,兴坪镇渔村达3200元,在景区从事筏工、导游等服务工作的贫困户1123人,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社会环境优化、自然生态美化之后,游客数量连年递增,使得资本市场建立信心。有多家著名度假酒店进入阳朔地区。旅游业生态日臻完善,旅游产值在桂林市旅游大区中独占鳌头。
NO.2
黄花镇全域旅游驱动机制观察
黄花镇位于广东清远地区,与阳朔县同属喀斯特地貌,亦是山清水秀。以前由于交通偏僻,地力单薄,属于贫困地区。近三十年来发展茶产业,使得农村经济略有起色。开发改革后黄花镇经济发展却面临劳动力外流的“灯下黑”现象影响,即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聚集,土地被大量撂荒,农村经济发展迟滞。笔者研究轨道交通系统对商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城市建设对周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都明显看到“灯下黑”现象。笔者好友郑明远先生专著《轨道交通时代的城市开发》对此现象有详细分析。建议致力于振兴乡村的读者们搞清楚个中发展逻辑。
收回话题,黄花镇距离广州,佛山,东莞,肇庆皆为百余公里,很方便青壮劳动力流向城市打工。这使得劳动力长期流失,农业经济持续乏力。黄花镇所属清远市仍属于广州市对口扶贫地区,启动全域旅游自然也不具有阳朔县投资基础设施的力度与广度。不过黄花镇却另辟蹊径,引入外来资本集团种植茶叶,现在已产出高质量“英九”有机红茶。黄花镇同时辅导分散的小山村农民种植柠檬,这个品种与四川广安的柠檬品种不同,是针对珠三角城市群的海鲜餐和西餐消费,具有本省内可靠市场。黄花镇从发展特色农业入手,提升乡村经济产能,吸引青壮劳动力回流,使得劳动力“灯下黑”现象得以缓解。这为发展全域旅游改善了基础条件,创造了很好的启动机遇。
黄花镇体量小,引入精英企业容易起到较大作用。从2015年引入怡境文旅集团旗下的璞境旅游管理公司,与镇政府联手开发全域旅游业。
GVL怡境国际在黄花镇开发全域旅游产业,从建立信息共享系统着手,建立了“二十四驿”信息共享平台。
“廿四驿站”设计师们本身就是超级“驴友”,对旅途服务需求有切身感受,据此设置的功能很实用,优化了农村环境下户外旅游体验。廿四驿站还附设厕所淋浴间和茶咖啡吧,对远离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驴友们”提供了惬意享受。
驿站功能
设 计 意 图
开门扫码
二维码,游客全天24小时可以扫码进入驿站空间
旅游攻略
二维码,提供景区特产购物,餐饮,住宿,风土人情游览指导
旅游指南
电子地图,游客点击景点浏览概况,后台根据游客偏好再完善旅游指南
路线查询
游客选择线路产生消费信息,后台根据大数据推荐热门线路
自助购票
网上购票,第三方平台结算,后台为游客及分布全域的景区服务商提供信息对接,向游客推送订单状态,向商家推送订单数据,游客凭二维码核销入园
自助打印
游客可用微信自助上传旅游照片。通过云端服务打印个性定制照片
免费wifi
驿站提供免费流量,让游客获得更完善、丰富的服务与休闲娱乐
能量补给
自动售卖机,饮料食品为主。兼有旅游应急物品
自助淋浴
针对房车营地而设置,为骑行者和夜间露营者提供热水淋浴
驿站是个独立作业单元,便于移动放置在新地段,只要接上水、电、排污管道,就能自动连接wifi信号,自动更新电子地图当前位置。在即将到来的5G商用时代,游客完全可以在旅途中向远方家人以视频报平安,发布旅途视频自媒体报道或者处理紧急公务。
带有厕所淋浴功能的廿四驿站改革了乡村传统自然排放污水方式,所产生的污水首先经过化粪池消化,然后再排入湿地经过植物系统净化,最后被土壤吸收。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夜间持续照明电能。廿四驿站的能源与排污系统在设计之初已考虑建立乡村污水排放标准,形成示范作用,积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显而易见,游客进入黄花镇旅游,依托廿四驿站很方便享受到生活便利和安全保障。这些旅游服务功能在阳朔县也有见到,但集成度较低,基本是地图板加路标,自动售卖机等独立设备,旅游服务功能集成不强,尤其是信息共享程度不足。而廿四驿站信息与服务功能高度集成使得游客,管理者,景区服务商和当地村民等四方面主体得以共享旅游信息,达到良好服务效果。更重要的是衍生出全域旅游商业生态链。至今廿四驿站向游客和商家提供咨询服务仍是免费的,其增值服务如订门票、订酒店等则根据游客交易额和商定比例向商家收取平台服务费。
NO.3
共享信息平台衍生的商业生态
全域旅游由政府主导。而黄花镇的廿四驿站系统则是基于全域旅游服务需求而设计开发的,由怡境文旅集团投资建设,由旗下子公司璞境旅游管理公司管理及提供维护服务。廿四驿站信息平台如何衍生旅游商业生态系统呢?笔者与怡境团队进行过深入探讨。
旅游业商家及全域村民都希望能有更多游客入境,问题是怎样才能对游客建立服务链接?这就很需要共享信息平台支持。若缺乏旅游信息共享,某些业态根本不会存在。例如游客对“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的品尝体验和田间采摘,以及去偏僻景点游览都需要廿四驿站提供导航、导览整合服务。笔者观察黄花镇全域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源于游客对服务商共享信息。相比起阳朔县由政府投资市政基础设施作为驱动机制,黄花镇把建设旅游共享信息系统作为发展驱动机制,此发展策略既精明高效率,又高度契合现代技术环境。
全域旅游共享信息平台,对于远离城市环境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具有实用价值。当下全国网络信号覆盖率持续提升,给濒海地带,高原地区,荒漠草原都带来了信息化服务便利。
NO.4
结语
阳朔县是先富起来的全球著名旅游区,有能力先投资市政基础设施,然后完善旅游信息共享平台。但对于绝大多数农业地区而言,难以投资市政基础设施来撬动全域旅游。笔者认为黄花镇的“共享信息”驱动机制属于“低投入高效益”的发展策略,对于启动广大农村地区全域旅游具实用借鉴意义。而阳朔县创造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是全域旅游得以健康发展的长远保障。很有趣,黄花镇与阳朔县发展全域旅游的驱动机制各是“一轻一重”,“一前一后”,竟然是“殊途同归”的两种商业模式。
全域旅游的四个问题都弄明白了吗?要还不明白,那你去遛个弯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