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截至2024年底,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2.8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9.7% ,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4500万,养老服务机器人成为应对养老难题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政策利好不断释放,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民政部联合发布的《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养老机器人的发展路径与方向。试点期为2025-2027年,聚焦家庭、社区和机构三大核心场景推进技术落地。要求居家养老服务机器人需完成不少于200户家庭、200台套的应用验证;社区和机构类养老服务机器人需在不少于20个社区或20家养老机构,部署不少于20台套进行应用验证,验证周期均不少于6个月。
在技术研发方向上,政策强调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针对失能照护领域,机器人必须通过不少于6个月的真实环境验证;在情感陪护方面,需构建多模态交互系统。同时,政策提出建立涵盖安全、可靠性、经济性的评价体系,目标在2027年前形成10项以上团体标准,着力解决上游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不足、中游缺乏统一适老化设计标准等产业发展痛点。
目前,资本市场对养老护理机器人领域关注度持续升温,众多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加速产业发展进程。截至2025年2月底,A股已有8家上市公司进军养老机器人领域。
机器人(300024.SZ)深耕机器人产业链,其医疗康养机器人产品如智能助行器、下肢反馈训练系统等,能辅助步行困难的老人进行康复训练与日常护理;萤石网络(688475.SH)以AI和物联网云平台为核心,基于具身智能理念,不断迭代陪护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新品,其陪护机器人RK3已开展小范围试点销售;欧圣电气(301187.SZ)在2024年获得护理机器人规模订单并陆续出货,且已取得欧盟和美国相关电气认证,积极布局欧美市场;伟思医疗(688580.SH)、康泰医学(300869.SZ)、翔宇医疗(688626.SH)等企业,凭借在医疗康复设备领域的优势,研发生产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产品;奥比中光(688322.SH)的机器人视觉系统,可应用于陪伴机器人等产品,服务家庭、医院等场景。康力电梯(002367.SZ)旗下参股公司的老人陪伴型机器人,具备基础健康检测、陪伴互动等功能。
此外,还有赛为智能、麦迪科技、科大讯飞等企业也纷纷涉足养老机器人领域,部分企业产品在健康监测、情感陪护、康复护理等方面各具特色,共同推动养老机器人市场的繁荣发展。
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养老照护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79亿元,未来五年将以15%的复合增长率扩容,预计2029年突破159亿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养老照护机器人将在功能和性能上实现质的飞跃。未来,机器人不仅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基础护理需求,如翻身辅助、日常起居照料,还将在健康预警、认知训练、智能决策和个性化服务等深度需求领域取得突破,真正成为老年人的贴心“管家”。
同时,通过三年试点周期的标准化建设和场景验证,预计到2027年,中国养老机器人产业将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适配—规模应用”的闭环生态。随着适老化设计标准的完善以及核心部件国产化率的提升(目标达65%),养老照护机器人有望有效缓解450万养老护理员缺口难题,为1.3亿独居老人提供高质量照护服务,持续释放银发经济新动能,成为智慧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