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机:010-8410-8866
业务咨询:​400-093-2688
2024产城发展畅想:拥抱新质生产力
来源: | 作者:彭锐 和君咨询资深合伙人、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总经理 | 发布时间: 2024-02-02 | 422 次浏览 | 分享到:
笔者自2018年底开始写新年畅想(首篇发表于2019年初)已经5年了,聚焦点从房地产到城市发展再到今天的产城融合发展,既是个人的关注点和业务的转型,也顺应了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潮流。回看去年年初发表的2023年展望(点击阅读:《2023产城发展畅想:探寻城市服务产业发展的答案,现实与畅想并没有相差太远。



2023年回顾





畅想一:三箭齐发,救治的是金融危局

正确。2022年末的“三箭齐发”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不出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对于房地产行业,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言,是要“消除多年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弊端,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畅想二:有效率的基建投资,地方政府自救的牛鼻子

正确。虽然疫情后各地政府“钱荒”之严重超出了我的预期,以至于很多公益性准公益性的基础设施项目停摆或者进展缓慢,但是我们看到在新能源基础设施、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具有扎实需求支撑的基建领域仍然成为2023年的政府投资亮点。能否在这些领域更好的包装项目、争资争项也是本年各地政府发展高下之分的关键。


畅想三:基础设施REITs加速扩容,但远水难解近渴

部分正确。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市场已由试点阶段正式迈入了常态化发展阶段,不仅多只基础设施REITs实现了扩募,而且底层资产类型不断丰富,首批消费基础设施REIT获批。但是受国内资本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REITs发展速度未达预期,已经发行的产品也存在市场估值低、交易不活跃、底层资产经营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对于大部分急于通过REITs盘活存量资产的地方平台类国企来说,的确是远水难解近渴。


畅想四:EOD开发 vs 城市更新,不同城市的不同命题

基本正确。我当初估计EOD开发更多适用于三四线城市,而城市更新的重心在一二线城市,但同时指出,这两个领域在现实中都有很多操作难点,考验地方政府和相关投资者的智慧和决心。从实际情况看,2023年EOD由于地方财力的枯竭乏善可陈,城市更新也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基本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


畅想五:有温度的城市治理是竞争力,更是生产力

正确。过去一年城市竞争从产业经济、城市建设到抢人政策,继续如火如荼地展开,淄博烧烤的爆火出圈是非功过尚待时间验证,但确实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注脚。


畅想六: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城市产业发展的关键命题

正确。在房地产业进入深度调整,城市化进入下半场和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背景下,城市建设已经退让于产业发展成为各地城市发展的首要命题。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去年以来,各地纷纷成立产业发展集团,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2023年第四季度国办密发35号文将使大量“城建类”平台加速转型“产业类”企业,打造本地的产业集群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政府和地方国企共同关注的焦点。

我判断,上述第二至第六大畅想放在未来几年也基本是成立的,大转型、大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城市治理完善和产业集群培育需要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



2024年五大关键词



展望2024年,以下五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关键词一:城投转型

这不是什么新词,从2013年发布的国发43号文开始,城投转型的话题便在坊间充斥。很长一段时间,旨在化解政府隐债,控制地方债务风险,推动城投剥离融资功能,实现市场化发展的转型浪潮其结果却是城投类公司负债总规模进一步放大,政府隐债规模只增不减,非标融资爆雷事件频出。可以说除部分优秀公司外,全国大部分城投类企业仍然在老路上负重前行。

究其原因,固然有疫情拖累、经济增速下行等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老路尚有空间,“日子越来越难过,每年过得还不错”。而今天,老路已是无路可走,市县一级地方政府普遍财力枯竭,经营性资产早已“应化尽化”、山穷水尽,无力为城投兜底。城投传统业务中需要政府付费的公益类准公益类项目面临很大的政府违约风险,土地类、房产类项目又因为房地产市场调整而举步维艰。

总之,种种利空使得城投转型真的已经迫在眉睫,2023年的35号文只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接下来的问题是,城投怎么转?


关键词二:产业杠杆

有关方面的最新数据表明,当前地方政府杠杆率已经高达90%,城投同样面临化债转型的重压,产城发展两大发动机均已濒临熄火,区域发展怎么办?2024年开始,除了靠中央财政和央企投资的远水,近渴不得不靠产业杠杆的启动。产业上杠杆并不等同于整个企业部门上杠杆,而是包括两个杠杆:民企投资杠杆和科创杠杆

前者,是指要在区域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让本地的企业家们增强投资信心和动力,这不仅仅需要清晰确定的政策基调和宣传导向,更需要实至名归的一系列组合拳,特别是针对本地优势及特色产业的实际痛点,提供公共产品予以有效解决。
后者,科创领域是当前国内资金明显流向的领域,特别是硬科技涉及的在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市场均给予较高的估值水平,甚至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央企也在加大这些领域的布局。以科创为轴,通过央地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科技金融等模式,高水平建设高新区、自创区和科学城、科技园等载体,这对于地方产城发展是时代发展赋予的大机会,需要大手笔书写大文章!


关键词三:科创破局

高质量发展,打破传统增长模式,科技创新是关键。合肥、西安和南京近年来的快速崛起都与其拥有优秀的大院大所,科研实力强劲,科技创新氛围浓厚有很大关系,可以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下一轮城市竞争的主战场。科研成果要产业化形成生产力还需要大量投资且周期很长,能否成功转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能,对所有城市也都是新事物,需要破局。

我们看到一些政府已经在设立产业创新研究院+打造孵化转化园区+专业基金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不难想象,新的一年将会有更多的创新探索,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政府抄作业。


关键词四:要素整合

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已经从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向新型要素转变,包括人才、数据、资本、专利等创新要素,也包括能耗指标、碳指标等限制性要素。特别是创新要素,目前往往不在当地,而是主要集中在北上深广等一线城市,需要打通这些要素直通本地的“高速公路”,这不仅仅需要政策,还需要一整套的服务体系和一支专业的执行团队。

可以预见,传统的产业招商、企业招商会转化为要素招商。要素作为产业发展一种先导性资源,在市场化条件下,它们必然流向能够发挥其最大价值的地方,并且具有明显的扎推偏好,要素整合高下之分会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左右下一轮的城市分化。


关键词五:城市智能

ChatGTP的火爆以及随之而来的“百模大战”,垂直大模型快速萌生成长毫无疑问是2023年的产经大事。未来已来,AI作为类似历史上冶铁术、蒸汽机、电力、计算机这样的颠覆式、史诗级技术革命正在快速走进生活、改变生活。可以确定的是,依托于大数据的新一代AI将改变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场智能革命才刚刚拉开帷幕,但它的演进速度会远超大多数人想象。

在产城场景下,与AI的结合可以让城市从建设到运营再到服务的所有场景重塑,也当然可以把所有产业重做一遍。这对于所有城市来说,不仅想象空间无限,更重要的是,虽然不同城市的技术和人才积累差别巨大,但是从场景端、应用端来说,基本还处于一个起跑线。在未来智能世界里,我们现在做的智慧城市恐怕连1.0都算不上。发力城市智能,从智能基础设施开始,以城市和产业场景为牵引,加快数据资产整合和利用,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赛道!

2023年9月,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第一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要“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说中国如何走出新一轮靓丽的发展曲线,新质生产力就是答案,它构成了下一轮产城发展最重要的背景板

无论是科创破局、要素整合还是城市智能,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拥抱新质生产力,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需要转型的“新城投”作为抓手,也需要有质量的“上杠杆”来增强发展能量。小荷已露尖尖角,百年变局后的新气象正在徐徐展开。


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