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动能转换期,工业建筑市场的新机遇
来源: | 作者:和君咨询建筑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3-08-05 | 1733 次浏览 | 分享到:

“工业建筑” ( Industrial Building )是指可以进行和实现各种生产工艺过程的生产用房屋,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工厂内各种建筑物的通称。工业建筑包括:生产用建筑物,生产辅助用建筑物,动力及设备用建筑物,储藏用建筑物以及其他运输用建、构筑物等。


从竣工面积看,工业建筑是房屋建筑中第二大建筑细分市场,占比达 15% 左右,是房建领域的支柱性产业。本文将通过外部环境及细分市场的分析,系统介绍工业建筑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1

行业总体情况


工业建筑竣工面积约占总体房屋竣工面积的 15% 。2021 年以后,在工业建筑竣工面积绝对值连续下降 3 年后开始回升,增速达到 15.49% ,竣工价值同比增加 20.69% ;单位竣工价值同步提升。

图片
全国工业建筑(包括厂房及建筑物、仓库)竣工面积及增速
(数据来源:建筑业统计年鉴、和君咨询建筑事业部分析)

图片
△ 全国工业建筑(包括厂房及建筑物、仓库)竣工价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建筑业统计年鉴、和君咨询建筑事业部分析)

按照产品的性质,我国一般将工业划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的工业,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工业建筑的新建和改扩建需求主要来自以下行业的制造业企业。

图片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制造业放在突出位置,提出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着力培育 “专精特新” 企业;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等。这些政策意图为制造业的健康长足发展提供了接续动力。

工业建筑的新建和改扩建需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制造业企业的内源融资以及外部融资环境是否乐观,二是需求带动制造业企业产能扩张的动力是否强劲。

在资金端,制造业投资主要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制造业投资资金来源以内源融资为主,占比达到 85% 以上。除了内源融资,外部贷款是企业资金的又一重要来源。随着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我国直接融资体系将为制造业提供更多资金补充。2022 年,我国投向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36.7% ,比各项贷款增速高 25.6 个百分点。同时,科创板设立以来,股权融资对制造业资本开支贡献明显。

在需求端,当前制造业投资的核心驱动因素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制造业现有存量厂房和设备的改造升级。  2023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回答记者关于 “促进制造业回复发展” 的问题中提到,将继续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扩大工业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工业建筑可能进入新一轮的设备改造周期。二是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产业基础再造,主要表现为产业的 “两化改造” ,分别是产业新能源化和产业智能化,将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作为一种依靠增量投入引导存量调整的投资方式,技改投资能有效支持产能扩张。

综上,我国供给侧改革进入新阶段,以新能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变革带动制造业的全面再造,将会随之带来机器、厂房、设备的增量投资。传统工业厂房建筑单位造价低、盈利能力弱,高端厂房类项目更受到房建企业的青睐。

2

高技术制造业


整体看,高技术制造业在产业智能化过程中确立了中枢作用。2022 年,全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18.9% ,快于全部投资 13.8 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22.2% 、 12.1% 。

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 27.6% 、 27.2% ;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26.4% 、 19.8% 。

未来,高技术制造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将会更加便捷。为推动科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曾建议,要加大对科技制造企业研发投入支持力度;改善科技制造业融资环境,延长贷款期限、放宽融资门槛;降低科技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减轻企业负担。预期未来资本市场对高技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融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3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具体体现在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智能制造大体具备呈现四大特征: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的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和以网通互联为支撑。2021 年 12 月,工信部发布《 “十四五”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加快系统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加速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推广应用;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到 203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在政策赋能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制造行业前景广阔。

 激光设备制造业:近年来我国传统制造业正处于加速转型阶段,国家大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原有激光加工技术日趋成熟,激光设备材料成本不断降低,新兴激光技术不断推向市场,激光加工的突出优势在各行业逐渐体现,激光加工设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根据《 2023 中国激光产业图谱》数据显示,过去八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整体销售收入规模从 2010 年的 97 亿元增长到 2022 年的 1483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 18% 。预计 2023 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将重新恢复活力,整体销售收入规模将达到 1800 亿元。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加工业、塑料和化学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等行业。随着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推广、普及以及国产替代的逐步推进,国产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预测,到 2023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将达到80亿美元。工信部等十五部门于 2021 年 12 月 28 日联合印发了《 “十四五”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十四五”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将会从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拓展应用深度广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五个方面综合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各类政策的刺激,工业建筑领域势必会经历一波复苏,存量改造与增量市场将呈现出二元驱动格局。但不可否认的是,与传统房建相比,工业建筑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进入该领域存在一定难度。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