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机:010-8410-8866
业务咨询:​400-093-2688
二十大报告解读 | 军工产业发展进入新时代
来源: | 作者:杨天 和君资深咨询师 | 发布时间: 2022-11-08 | 7770 次浏览 | 分享到:

进入新时代,军队建设提出明确发展目标

的十八大以来,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立足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确立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制定了“到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新“三步走”战略,引领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阔步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近十年来,军费预算占GDP比例保持稳定(数据来自公开信息),投入强度并没有大的变化。

十年间,军费预算保持稳定增长(数据来自公开信息)。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2022年我国军费预算也有所增长,增幅达到7.1%,为近三年来军费增幅新高。

二十大报告提出军队建设新表述,制定发展新路径

与十九大报告相比,二十大报告涉军内容出现一些新表述,更清晰地阐释了中国军队建设发展的路径。

二十大报告与十九大报告相比,提到“军队”一词为25次,少了5次,但提及“战略”一词达到61次,远高于十九大报告的42次,二十大报告更加注重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局性。相关段落开篇即言明:“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军队“有信心、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对军队能力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新说法。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军队的根本,战争年代靠人民打胜仗,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军队仍要保持人民战争的光荣传统,用人民战争的方式面对新挑战。“人民战争”的实际内涵也有所变化,即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凝聚各行各业的智慧与力量。

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到“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威慑”是中国传统兵法思想中一个重要理念,即“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中国军事思想的智慧体现。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威慑”,意在表明,中国军队有能力应对挑战,起到制约、制胜作用,这就要求在战略布局、战术打法、武器装备上具有前瞻性、压制性、领先性。

二十大报告中还提到了“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表述。“新域新质”是指空天、信息网络、智能系统等非常态作战领域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有效应对新安全挑战的方式,也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发展的新成果,需要继续做大做强。

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在十八大报告中,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加快推进”,十九大报告中升级为“全面推进”。二十大报告中则再次提出了新要求,这样的表述变化存在一种递进关系,既表明过去十年来,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步,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要走向更高的高度,提升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十九大报告中出现的“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在二十大报告中也被再次提及。这“四个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更清晰地描绘出国防和军队的发展方向。军队现代化是现代国家安全的最基本保障,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的重要支柱。“推进军队现代化,是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的一个根本保障。”

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水平是与国家发展的现代化水平相适应的。随着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明晰,中国对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也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需要同时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新形势下,军工产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从二十大报告中可以看到,“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大任务战建备统筹”等内容都清晰地表明了,我国国防政策方针正在逐步从“加强能力建设”向“全面练兵备战”转变,对军工行业发展提出了更明确的能力发育和建设任务。

明确要求“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明确提出“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工程,加速科技向战斗力转化”, 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步走蓝图,划出了重点,即通过以科技强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为导向的装备建设,和全面加强练兵备备战为目标的军队建设两大途径,共同引领武器装备“质”与“量”的需求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从供给侧来看,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及经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推动军工央企在企业管理、治理结构、内部机制、市场化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和优化,大幅提升了发展质量。民参军企业在主机厂“小核心、大协作”的发展思路下,承接产能外溢,实现了快速的扩产发展。两者共同构成了军民共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一起推动军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军工产业经过几十年的投入建设期,已经逐步具备“内循环”的软硬件基础和条件,在需求和供给两端共同发力下,未来五到十年将是产业的爆发和高增长期。受以上因素影响,在部分领域更是容易出现较大的增长机遇。

一类是国产化替代,军工天然具备自主可控的产业需求特点,在卡脖子的领域,需要率先突破,具备这方面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将迎来发展良机。一类是技术升级,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国防和军队建设持续推进,对相关技术尤其是电子、新材料等方面将保持较大的需求。一类是主机厂产能外溢,得益于“小核心、大协作”发展理念,与国企军工配套的民营参军企业将获得产能外溢带来的业绩大幅增长。最后是军转民领域,军工科技的先进性和商业应用有望在民用领域得以更大价值的发挥,尤其是航天航空领域,以航天商业应用、北斗导航和C919大飞机为代表。


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