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明确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其中提到社区居民有自我检测需求的,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
随即,南京诺唯赞、北京金沃夫、深圳华大因源、广州万孚生物、北京华科泰生物的5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在3月12日正式上市。一天后,国家药监局又批准万泰生物、热景生物、天津博奥赛斯生物、重庆明道捷测生物和北京乐普诊断的5款新冠抗原产品的注册申请。截至3月17日晚上,国内已经获批的新冠抗原自测产品已经达到14款。同时,仍有多家新冠抗原检测产品尚未获批的企业正在积极推进国内注册事宜。
目前,FDA批准的新冠抗原检测产品共45个,其中包括13家企业的14个非处方居家自检试剂产品,特异性普遍超过98%,灵敏性超过80%。眼下国内疫情多点爆发,在确诊病例急速增长的情况下,提高检测效率、避免疫情外扩成为当下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因此,刚被官方“盖章”而成为核酸检测帮手的抗原检测被寄予厚望。
放眼全球,2021年中国累计向海外出口668.93亿元的新冠检测试剂盒。按照总人口和平均检测次数,预测新冠抗原检测的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有望达到84亿美元,更是催生出上游原材料、中游抗原检测试剂和下游院外渠道的千亿产业链。与此同时,计划占领国内新冠抗原自测市场的生产厂家、连锁药店、电商平台迅速展开合作,加入产品铺货竞速战。
由于抗原检测产品本身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价格差异不显著,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各大厂商抢占国内千亿级市场的关键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注册审批流程的速度差。后续药监局一定会继续批准新的公司产品上市,而国内注册审批要求与FDA类似,如果海外数据用于申报的接受程度较高,则之前参与过国内试点或海外数据基础较好企业则具有先发优势。
第二,产能的快速释放。部分头部企业目前已经达到了超1000万人份的日产能,生产工艺相对成熟,建设投产的周期也相对较短,在国内审批通过后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生产,占得先机。
第三,合作渠道的多样化。除了与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三甲医院等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多家厂商已与头部连锁药房达成意向在其门店上架销售,同时也在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百度健康商城等主流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和美团、支付宝等线上生活APP开放销售入口,可以预见未来新冠抗原自测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