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及疾病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健康产品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大健康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战略产业。其中,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主要包括维生素和膳食营养补充剂、草本/传统滋补类保健品、儿童保健品、运动营养和体重管理五大类。
在国内巨大消费需求的拉动下,保健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复合型产业。
保健食品行业是细分明显的“长尾行业”,市场需求巨大。保健食品行业的受众较广,并逐步向多样化、专业化发展,具有明显的长尾特征。同时,在快节奏和高强度的现代社会中,青年群体亚健康状态堪忧,养生意识加强,保健食品逐步向青壮年群体渗透,新生代消费者群体的崛起、消费观念的转型将有效扩容保健食品市场的整体需求。
产品品牌和营销能力是保健食品企业提升价值的关键。保健食品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原材料提供商、生产及品牌运营商、流通渠道。原材料是整个价值链条中价值最薄弱的部分,价值曲线随产业链往下游延伸而上行,销售端是价值最高端。保健食品是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产品、品牌及营销诸多因素,而营销往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鉴于保健食品行业对营销能力的依赖,产品品牌能力和营销渠道是价值链的核心。因此,保健食品企业要通过构建营销渠道壁垒,形成产品护城河。
保健食品线下渠道增速放缓,线上渠道高速增长。随着国家整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行动的展开,保健食品线下市场份额下降,线下营销渠道增速放缓。 网络经济的兴起,促使电商、微商、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方式迅速崛起。在直销渠道、药店渠道受阻的情况下,电商成为仅次于直销的第二大销售渠道,未来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2、产业竞争态势
保健食品行业竞争壁垒不断提高,行业发展逐步规范化。随着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认知的不断加深,获取公众认同成为企业进入保健食品行业的重要壁垒;加之人们对保健食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行业规范逐步加强,都将不断推高行业进入壁垒。
保健食品行业竞争激烈,企业数量逐步减少,但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逐年增加。2013-2018 年,保健食品行业的企业数量由2676家降低至2246家。这是由于国家针对保健食品行业乱象出台多项法规,减少了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数量。保健食品行业准入门槛和监督力度的不断提升,推动了保健食品行业的整合力度,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由 450 家逐步增加到 610 家,资源聚集效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