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如何推进融资担保整合,这些关键点要把握!
来源: | 作者:张宝山 和君国有资本与国企改革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 2025-09-07 | 15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管理办法》的深入实施进入2025年以来,多地融资担保集团重组整合的浪潮中。2025年3月,四川省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重庆三峡融资担保集团吸收合并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和重庆进出口融资担保公司。2025年5月,青岛城乡担保公司被注入青岛融资担保集团。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融资担保行业在普惠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地方政府整合担保资源,构建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通过组建省级担保集团、优化财政资金配置等方式推动行业整合。

进一步梳理来看,融资担保集团的整合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省级层面整合从全国省级融资担保公司整合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省份尚未完成整合,仅有少数省份如江苏、重庆、湖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已推进整合工作;二是地市级层面整合,地市级层面的整合着力推进“一市一集团”模式,整合区域内分散机构,聚焦特色产业(如科创、乡村振兴)。
图片
在融资担保集团的整合过程中,存在以下挑战需要融资担保集团重点关注,以实现重组整合的顺利实现。

01

机构融合难题


融资担保集团在整合过程中面临机构融合难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地方利益博弈。当整合涉及省、市、县多级政府控股的担保机构时,各方在股权分配和管理权归属上存在分歧,例如重庆三家担保公司整合时需协调财政、国企等不同股东的权益,并调整原有治理结构。
二是管理标准不统一。被整合机构原有业务模式和风控体系差异较大,如区县机构依赖“熟人风控”而市级机构倾向标准化流程,导致整合后执行效率降低。
三是人才流失风险。部分区县机构高管由地方政府任命,整合后的权责调整可能引发骨干流失,河北融投就曾因管理混乱导致风控团队解散。

02

政策执行压力


融资担保集团整合过程中面临多重政策执行压力。一方面,区县机构普遍存在注册资本偏小的问题,多在1亿-3亿元区间,整合后需通过市级财政注资以满足省级监管提出的资本充足率≥5%等要求,但部分地区财政能力有限,难以支撑这一注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被整合机构存在隐性不良资产,如河北融投因过度担保积累了500亿风险敞口,整合后需进行专项核销,这会直接拖累新集团的财务表现。
此外,整合后的集团还面临监管套嵌冲突,需同时满足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地方财政等多层考核目标,例如重庆整合后的集团既要服务“成渝经济圈”战略,又需承担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任务,政策协同难度较大。

03

业务过渡风险


融资担保集团整合过程中面临显著的业务过渡风险。整合阶段审批流程的调整可能引发区域化业务的中断,进而导致客户资源流失,例如青岛原黄岛区担保公司的港口物流客户因审批程序延迟而转投商业保理机构。
与此同时,区县机构的历史业务风险(如城投企业互保)将集中转嫁至新组建的集团,形成存量风险的传导效应,河北融投被托管后,与其合作的信托公司及P2P平台所遭遇的连锁违约事件即是此类风险的具体显现。
此外,鉴于整合初期资源多向合规整改倾斜,知识产权质押、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业务推进缓慢,武汉担保联合体因信息孤岛问题导致产品升级进程延缓,便为此类现象的典型例证。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