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地方政府进行产业扶贫,同时也是政府进行长期扶贫的重要路径,但是基于自有的产业资源,进行产业扶贫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而农业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承担着重大责任。以云南纸厂乡为例,分享已有案例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大家在“产业扶贫”方面能有所启发。
背景介绍
纸厂乡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地处峰峦之间,海拔达2725米,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自然风光和光照资源,小气候比较优越。但作为地震受灾区域,缺少平缓地形,产业基础薄弱,交通极其不便。
产业现状
纸厂乡仍然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以玉米和马铃薯为主,规模小、区域特色化强;主要收入来源以种植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为主,但是粗放性的种植方式导致了单产低、技术含量低等不良结果。
政府扶贫措施及效果
政府开展了光伏产业扶贫、畜牧业扶贫、林下经济扶贫等产业扶贫措施,依靠政府的补贴当地只是暂时脱贫,与社会信息的不通、长期依靠政府的补贴导致当地人难以跟上社会形势、市场需求,对于补贴的畜禽也只是成为了果腹的年货。
企业引进及结果
当地政府想引进龙头企业入驻,以带动当地农民致富脱贫不返贫。依靠县政府之力,引进了温氏集团,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围绕一个产业或产品,实行生产资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通过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在建立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将企业与农户和市场整合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根据已经建立的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体系,确保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这种运行模式对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和公司的市场、资金、管理经验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了有机整合,从而实现公司与农户的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并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共赢。
以养鸡产业为例:公司牢牢控制着从鸡苗供应到销售链条的核心技术,在保证肉鸡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同时,让农户得到稳定的收入,使得合作能长期进行,并能够连年滚动式地扩张;在处理和农户的利益关系方面,温氏集团始终把农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市场风险出现时,以公司综合经营的收益来保证农户的利益。此外,为稳定保护价政策,平抑可能出现的购销倒挂所产生的亏损,温氏集团还开展了多种经营,建立风险基金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由于成功地运用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温氏集团正确处理了公司和农户间的利益关系,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实惠,保持了该集团的经济增长持久不衰,保证了纸厂乡的产业发展。
农业企业的扶贫产业借鉴
1、充分挖掘当地的相对优势资源,建立严格的、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指导当地农民进行生产,集中对农村能人进行技术指导,避免对所有农民的高标准要求的想法。
2、建立让农民感觉到有“价值”的利益分配机制,避免复杂的分配方式,在细微处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3、充分利用当地独一无二的小气候,生产高进口附加值的稀有品种,进行包装后向一线市场进行输出,做好农业服务和营销工作。
4、深度研究当地政策,能够在全国市场范围的视角考虑生产布局,针对特色农产品的细分市场做成全产业链,保证质量和品牌。
5、与一线市场的农产品企业抱团,引入社会流动资本,以共享农庄、众筹等新商业模式进行产业链运作,盘活资金。
获取更多农业资讯,欢迎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