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健全退出机制、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等多方面出台重点举措,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从17个方面对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进行了具体部署,重点包括公司治理及提升信披质量、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和促进市场化并购重组、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解决上市公司突出问题、提高相关主体违法违规成本等。首当其冲第一条:“公司治理及提升信披质量:督促上市公司、股东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披露信息。开展公司治理专项行动,通过公司自查、现场检查、督促整改,切实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这份《意见》出台的背景正是由于近年来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部分公司陷入困境,一些公司风险爆发有所集中,诸如财务造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市场顽疾有所抬头。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叠加影响,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也面临新的考验。在此背景下,《意见》旨在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供了制度及机制等层面的有力保障和支撑,为解决公司目前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ESG相关风险日渐普遍
ESG即 环 境、 社 会 和 公 司 治 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ESG是一种关于如何发展的价值观。它将目标公司置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社会网络之中,将个体活动映射到整个社会网络,将公共利益引入公司价值体系,更加注重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公司与社会价值的共同提升,而非单一公司的财务结果。
外部环境方面,全球风险格局正在转变,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展开全球风险认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发布年度全球风险报告。《全球风险报告2018》回顾了过去十年间(2008-2018年)全球风险的演变,发现在前五大风险中,ESG相关风险在近些年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2010年之前,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方面看,经济金融风险在前五大风险中均占据较大的比例,而2016年之后,环境和社会相关风险则占据了80%的比例。这种现象意味着,曾被视为“黑天鹅”的ESG相关风险,如今已变得更为普遍,更有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而ESG风险管理水平越高的公司,则意味着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好。
ESG评价将引导金融机构与金融投资者注重短期盈利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进而筛选出综合质量更好的标的。近日国务院《意见》的出台则是进一步带来了强调公司ESG管理的东风。
二、投资者与消费者正在用脚投票
从十余年前的三鹿奶风风波给整个乳业行业带来灭顶之灾,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副总裁被拘,到去年瑞幸咖啡财务造假进而引发中概股全面溃堤,再到今年《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刷屏,引发全社会对外卖平台的口诛笔伐,均是由于ESG风险失控引起的系统性风险:三鹿奶粉的产品质量与消费者责任管理存在重大缺失,紫金矿业累积的环境风险一朝引爆,瑞幸咖啡为公司治理层面存在重大缺陷,外卖平台则是忽略安全运营与员工责任。这些公司随着ESG风险的爆发,其公司价值与、资本品牌、消费者口碑均遭到了毁灭性打击,甚至动摇到公司根基。
由非营利组织美国环境责任经济联盟(Ceres)发布的一份关于ESG的报告中指出,86%的千禧一代原意牺牲一定报酬以留在一个与自身价值股相符的公司工作,而47%的消费者会放弃购买违背他们理念的品牌。
在投资方面,ESG投资策略已经在其他新兴市场中被证明可以带来明显超额收益,其内在的逻辑在于:ESG评级较高的公司比同行更具竞争力。这种竞争优势可能源于其对资源更有效的利用、更好的人力资本发展或者更好的创新管理。
2018 年 6 月 1 日起,226 只中国 A 股被正式纳入到广为全球投资人所青睐的 MSCI 新兴市场指数,这可谓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2019 年 3 月 1 日,MSCI 宣布,将扩大 A 股在 MSCI 全球指数的纳入因子,从当前的 5%, 增加到 20%。创业板和中盘股,也将被纳入符合条件的股票池。所有纳入 MSCI 新兴市场指数的中国 A 股上市公司,将接受 MSCI 的 ESG 研究和评级。也将获得更多的,尤其是国外投资机构的融资机会,ESG 的表现和评级结果,将是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国际三大指数公司明晟(MSCI)、富时罗素(FTSE Russel)、标普道琼斯(S&P Dow Jones)均已纳入A股上市公司,并分批提升纳入因子。QFII和RQFII投资额度限制已取消,外资通过QFII进入A股的资金不再受额度限制。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需要快速适应国际化所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包括在ESG议题上如何与国际机构投资者沟通、如何落实的问题。
三、A股上市公司ESG管理与信息披露尚处洼地
根据国内评级机构润灵环球责任评级(RKS)十二年针对A股上市公司约10,000份CSR报告的信息跟踪分析,和2年对CSI800公司ESG信息的跟踪和评估,显示A股上市公司ESG管理与信息披露尚处洼地,在最新2020评级结果显示:虽评级整体好于2019年,有16家被评为A级,BBB级公司增加47%,BB公司增加17%,B级增加13%,但CCC级公司仍占三分之一之多,A股公司ESG CCC级别占比达到36%。
《2020润灵ESG评级报告》指出股公司ESG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
1、公司年报和CSR/ESG报告脱节:年报是公司在治理层面和投资者沟通的主要媒介,也是对投资者承诺和警醒的媒介。在年报中,在分析经营中识别出的面临的主要风险,在CSR/ESG 报告中却完全忽视CSR/ESG报告缺少实质性议题,也少有阐述如何管理和改进。类似还有专门委员会的设置、人才流失风险等。
2、公司对关键的、实质性的ESG议题,缺少明确的管理战略和承诺(政策/方针):读者从ESG信息中,感受不到企业对某一关键ESG议题管理的方向和承诺,从而缺乏对公司管理上的信任,也就是缺少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信任。
3、ESG信息披露存在“千篇一律”,管理实操性不强的问题:如《公司章程中》,对如果董事不能现场或线上参加董事会议,委托其他董事的问题上,鲜有公司把董事和独立董事分开做出规定,也鲜有公司做出详细的委托人数限制和委托范围限制。
4、掩盖、模糊处理负面信息的披露:如“报告期内,没有发生重大级别的安全事故”,如此表述,可解释为“没有因事故死亡超过十人”,这是国家队安全事故等级的标准划分。 负面信息应如实披露,更要披露是否在事故中分析原因,改善管理。
5、绩效指标信息的标准化、国际化不足:在披露环境、社会的相关绩效指标时,尽量采用国际化或业内普遍采用的单位,如培训小时数、安全上的百万工时损失率等,环境排放尽量同时采用总排量和单位排量,如百万产值排放XX吨温室气体等,同时,尽量披露历史信息,如3年的温室气体单位排量等,让读者可以感受的管理的趋势。
综上所述,ESG已成为综合衡量与评价一家公司价值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金标准,对国内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与沟通都带来了更全面的管理视角与工具,是未来打造资本品牌不可或缺的重要系统。ESG既是挑战也是机遇,ESG系统建设会增加短期成本,但会从吸引资本到改进经营,带来更长远可持续的正面效应。做好ESG可以为公司的品牌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可观的竞争优势,相反,没有对ESG采取行动的公司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